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名震大江南北神州大地的一代影星谢芳、著名歌唱家张目夫妇和男高音歌唱家马子跃,应《包头老年》之邀,于12月27日冒着数九寒天专程飞临包头,参加2017年包头老年春节晚会。日盛世豪总经理秦勇设午宴招待。谢芳、张目夫妇和马子跃当晚下塌香格里拉大酒店。 《包头老年》总监刘洋、老年春晚总导演魏少如等前去看望。 专场采访 28日上午,《包头老年》老记者专程赶赴香格里拉大酒店对谢芳、张目和马子跃进行采访。一路上,我回忆起上中学时代谢芳在多部影片中扮演的不同女性特别是女知识分子形象,挂在俱乐部的大副明星照片,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将对面采访实现当年的敬仰之情,不由新潮起伏,激动难平。在20层的贵宾厅,谢芳、张目夫妇坐在主宾位上,轻松和蔼地同每一位来访者交谈,马子跃欢快地走来走去与大家主动打招呼。 我们刚一落座,谢芳就先打招呼:“你们好!”我们马上回应,随即进入正题。她说:“来包头已经好多次了,最早是包钢建立时”,张目接口说:“那时,包头街上还走着骆驼。中间几次来演出后就回去了”。谢芳说:“我站在房间向窗外望去,那么多高楼、汽车,变化太大了。”张目说:“包钢有名,全国都知道。包头离天近,一来就看见蓝天白云,空气好。”谈到老年问题时,谢芳夫妇对包头的老年事业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们一下飞机,就受到热情迎接。让我深为感动。包头的老龄工作是了不起的,现在做得好,将来的发展、养老规划都有道道。”当她们翻看记者递上的《包头老年》时,谢芳惊讶地说:“噢,有写我的文章,我自己也没有照过这么好的照片。”我们将《包头老年》赠送给她,她们认真收起来。张目兴奋地说“这是包头40多万老年人的心声。这次中国老年报来了,中央台编导也来了,包克图――包头老年春晚一定会成功!” 有人提议谢芳朗诵诗,她当即拿出印着黑体大字的稿纸。张目表示:“在辞旧迎新之际,表达对包头老年人的问候。”谢芳说:“这是诗人阿紫的《等我老了》,可是我们已经老了”她抬起右臂,伸出两个指头,一字一句地朗诵道:“等我老了……在床头放一本发黄的诗集,在灯下抚摸一行行的铅字……”声音低沉稳重,打动人心。 我们请二位老师提字,张目接过笔,谢芳说:“就写‘腹有诗书气自华’吧”,他便一挥而就。马子跃站在一旁说:“张目老师是书法家。”谢芳拿过笔写下了“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可见她对演过的角色念念不忘。应我们的要求,她为《包头老年》题写了“包头之春”四个字,祝愿《包头老年》如春之树草蓬勃生长、欣欣向荣。 就在我们起身向谢、张二老告别时,马子跃已经坐在对面。他拿起50期的《包头老年》看到13版时,高兴地说:“是写我的呀,给我一份,留作纪念。”他说:“我爱看,因为我也老了。你们写我看,以后我也给你们写稿。” 马子跃说:“我是当兵的,每年到边防来演出。来过包头多次,不陌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来一次都有大变化,真是突飞猛进,包头天蓝路宽,来了就不想走,感到舒服。我喜欢包头的老年人。《包头老年》接地气,充满正能量。我演《长征组歌》,都写上了,看的痛快。我定位是七上八下。等我老了希望住在蓝天白云下的包头。”他说着便唱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嘹亮深情。他说昨晚唱了很多草原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嘎达梅林》等等。唱完挥笔写下“金鸡报晓”,刚劲有力。 演出现场 日盛世豪黄河影剧宴会城冬日春潮涌动,老年春晚热场开始,谢芳夫妇、马子跃在秦勇的陪同下从住地赶来。媒体记者、观众争相拍照,有的老人还举起望远镜观看。 第九个节目马子跃身穿军装迈着矫健的步伐上场,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共和国之恋》声音宏亮粗犷。他回答主持人说:“来包头有回家的感觉。五十年代开始演《长征组歌》,演了一辈子。” 主持人在第13个节目后,对特邀嘉宾谢芳作了重点介绍,隆重推出这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演艺界“女神”。谢芳身着红装上场,向观众深深鞠躬致意,朗诵毛主席的《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她犹如屏幕迎雪绽放的红梅,充满生命的饱满和艺术高度。声音高亢清丽、抑扬顿挫、表情激昂,自然天成,潇洒自如,一气呵成,激起全场热烈掌声。张目说:“谢芳今年81岁,我86岁,是正宗的80后。在这喜庆的日子我们再演唱一首十八岁青年参军的《九九艳阳天》。”她们独唱、对唱、合唱,在大屏幕回放当年影片的背景下,情深意切、扣人心弦。娴熟的表演气场与华彩,令人眩目震撼的锋芒构成强大的艺术笼罩力。透露出一对老艺术家的超凡才华与生命密码。显示出质朴而幽深、普通而特异的艺术美。工作人员给她献上鲜花。张目说:“我感谢日盛世豪秦勇的盛情支持,他对老年公益事业的奉献值得赞扬。”主持人请秦勇登台,谢芳将手中鲜花献给他。秦勇“希望更多企业家投入老年公益事业。”谢芳夫妇亲手书写“海纳百川”、“心旷神怡”条幅赠给秦勇。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