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月雷 从上高中时读到朱自清的《背影》就想模仿写篇有关父亲的文章,可是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没能动笔,主要是我们父子与朱先生的父子并非处于同一个时代,朱先生《背影》中的一些场景我都没曾见过,何能模仿得了,又何能有相似的感叹呢?!这件事就这么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眼睁睁地耽误了下来。 最近,公司改善食堂伙食,吃上了可口的饭菜,师傅们总是努力改变一些花色,时不时地还配置一些蒸红薯、玉米棒等随心小吃,给人一些怀旧的念想,倒也真能让我想起父亲的背影,笔也自然有了灵感似的,非要一吐为快。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大概是某一个星期天吧,我屁颠屁颠地跟在老父亲的身后,老父亲与往常一样用有点磨损的锄头款着拾粪篮,在村头南边的通北河两边转悠。 记得天气有些冷,三四月间,父亲戴着一顶线织的套头帽,家乡人叫它为狗钻洞,形象、贴切,衣服洗得没有了正色,还缀上了不少补丁,用现代人眼光称得上一位寒碜的农村老大爷。每每看着他的背影,我从没有什么不舒适的地方。 老父亲已经多年不能参加公社的集体劳动了,可他自愿承担起了小河两边的义务植树与看护,几年时间下来,通过公社汉江护林员罗大爷的支持,通北河两岸长出了几排葱绿的柳树(我的家乡称作杨树),算得上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而河边的堤坡因土地沙质,所以每年还种些红薯,快到红薯长成时,老父亲也附带照看那几片属于生产队的红薯地。 那些年的三四月间,农村处于青黄不接的季节,很多人家都会因此而断炊,我家也不例外,时常饥肠辘辘而饥不择食。 老父亲领着我沿河走到小河边一处低矮的地方,看到外村的几位中年妇女猫着腰,手里拿着些从地里扯出来还带着泥土的红薯,看来准备拿回家去,正好被我与父亲逮个正着。父亲忙上前,毫不客气地栏下了哪些人,她们倒也觉得羞愧,就一个个将红薯放到了父亲的面前,还自言自语地说:“这红薯长得太好了。”父亲也没有多言语,似乎心里明白谁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就默默无闻地将收缴过来的红薯装了满满的一篮子。我心里暗想:这下我家有红薯吃了。 见到鲜红而带着泥土的红薯,看到哪些人远去的背影,我忙紧步上前拿起一个,想走到河里洗洗尝尝鲜,谁知老父亲放下篮子,慌忙从我手中夺过去说:“这是生产队的财物,不能要,咱能随便拿的吃呢?”我说:“反正又没有人看到,吃过红薯还不行。” 老父亲将红薯放回篮子,认真地说道:“娃呀,做什么不能由着谁看得见,苍天在上,啥不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有点生气地站在原地,望着父亲的背影,不时地重复着:“苍天在上,苍天在上。” 看着父亲独自提着装满红薯的篮子与锄头向红薯地的中间走去,老远就见他弯着腰,刨了两个坑,将红薯分开倒进坑里,又刨些沟土埋好,再用些红薯叶遮掩,看不出有任何的痕迹或破绽,才放心地离开。父亲边扯着红薯叶时还边叨唠:“这些人也真是的,大白天的还敢来偷公家的红薯,这是饿的呀!” 记得哪几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家里日子也过得辛苦。听叔父说,他10岁丧父,13岁失母,靠叔爷救济得以维持生计。解放初期,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老父亲做出大胆的决定,将祖宗留下的房屋一拆为三分给了三户贫雇农,才得以让其他几位同宗的地主、富农的家财得以保全,他又将一些农具、家具等用品拉到生产队,组织起了互助社,后又带领社员搞起了高级合作社。他作为生产队队长,还说服一位分得我家房屋的王伯做了生产队的会计,他俩一合计,做了许多生产队员们认为的大事,包括开办砖瓦厂、粉丝厂、酒厂。想大干一番,让生产队有些活钱购买生产资料,不过没有红火多久,就被认定那些厂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苗子,而被一一关停。 毕竟事不如愿,七十年代初,父亲抑郁成疾,被疾病折磨得一病不起,他的境遇如此颓唐!我家成了生产队当时的贫困户、特困户。每每谈起,老母亲总是说:你父亲病倒哪几年,多亏那些地主、富农的子弟,他们都争抢着过来帮助送医,那时交通不方便,每次犯病,几十公里的路都是肩挑人扛。老父亲曾经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记忆里,他自然也不可能为我“买过半过朱红的橘子”或鲜艳的桃子,也未曾吃过他买过的半颗奶糖,身边也没有他留的“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记得我考上中专,到河北承德上学,家里拿不出路费,老父亲就忙了一天,将屋旁的一棵有些年头的构树吹伐了,自己一人拉着板车就想将树运到下游五公里的汉江对岸。他直接将树拉到江边,将树推到江里,想顺江而下,运到彭市集市上去换点钱。 还好,后来听父亲说,遇到了放鹰的老表,看到他一人在江水中拖拉树杆的背影,与江水搏斗中险情火急,忙主动上前帮忙,将树绑在船上,费好大的力气才弄到江的对岸,也算解决了我上学的盘程。老母亲说:听老表讲,差点碰到激流,把老命搭上,算他命大福大。老表还说,看到他背影的地方正是当年他老父亲因饥饿跳江而飘浮到此的地方,好在你父亲听说后沿江寻找,才救老表他爹一命,算是苍天有眼,一报还一报。 过去的往事,总是一箩筐一箩筐地,细数不完。而今天能够在公司的食堂,三五天地能够随心挑到一两块纯正的红薯品味岁月的安好,就显得不同寻常了,我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制抑,每每脑海里浮现父亲款着篮子坚定向前迈进的背影,高大、伟岸,没有丁点儿的低垂。 何许,因为有朱先生的《背影》,这篇质朴感人的叙事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自己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而我更多地从父亲的背影中一直牢记“苍天在上”的教诲。每每品起当今餐桌上的这些红薯、玉米棒倒是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