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二,一大清早,老天就筛豆子般下起雨。好友郭英打电话说:“到神后村的采访如期进行。一是说,正是雨季,舜井水量大,更有看头。二是说喝舜井水长大的张力明,今天回村给老人送月饼。” 郭英的娘家就在神后村舜井边,她说起乡邻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这几年每年中秋都要念叨:“张力明又回来给神后村的老人送月饼了。”张力明是神后的养父母带大的孩子,在城里干腻子工,他从当学徒干起,现在已是专业师傅,带有一班人马。他是个心地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乘车前往神后村的路上,望着秋雨洗浴过的原野,我不由哼起歌曲《双脚踏上幸福路》:“青悠悠的那个岭,绿油油的那个山,丰收的庄稼望不到边,望呀么望不到边……”远处的山,云雾缭绕,隐隐约约;路边的树,秋雨洗尘,翠色欲流。 中午10点,我们刚进村,便遇到神后村党支部书记董小鹏领着一对中年夫妇提着米面、拿着月饼,走进路边的一座院子。郭英告诉我,那位手提大米的男子就是张力明。我端详一番,中等个头,黧黑的脸膛,普通的着装,这是典型的普通劳动者形象。 我们一行人跟进院子,由于人多,我一时没挤到跟前,只好隔着玻璃向里瞧。他们看望的是一位卧床的耄耊老人,只见他斜躺在床上,一听到张力明回来了,便挣扎着要坐起来。张力明搭把手把老人扶起来,两个人四目相对、双手相握,热烈交谈着。我扫视老人的居住环境,窗明几净,被褥不是新的,但干干净净。 一位中年妇女,在院子里热情招呼我们进屋坐坐,我问她:“你是闺女还是媳妇?”她笑着说:“我家弟兄5个,我是老五媳妇。”她没有介绍自己,而是一连声地夸奖张力明是个好人,孝敬父母,孝敬全村的老人。从她的言谈中看得出,张力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行为,已深深感染了她。董小鹏书记介绍说:“这是村里好媳妇之一,公爹卧床几年了,端屎端尿,从不嫌累嫌脏。”他的夸奖让这位好媳妇有点不好意思,她说:“书记的爱人马小琴才做得好哩。”我一想,是呀,前年元宵节来神后参加祭舜井活动时曾经采访过马小琴,她十多年如一日照顾活动不便的公爹……想到此,我朝董小鹏书记竖竖大拇指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他腼腆地笑着说:“我们祖祖辈辈住在神后,就是神仙舜王爷的后人,舜是二十四孝之首呀,我应该做得更好!”我心头一亮,“神后”的村名这样解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不管有没有根据,听着顺耳,让人欣慰的是,舜王的孝道已变成人们心中的光亮。 我回头审视院子里的风景:一顶“八月炸”的架子几乎占据了半个院子,一个熟透的八月瓜敞着紫色的外衣,露出嫩白的瓜瓤,让人喜出望外、口舌生津。望着架、看着瓜,我想起一首歌《敬天敬地敬爹妈》:“我是你们藤上结出的瓜,也是你们怀里抱大的娃,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有苦全咽下有泪偷偷擦。一双老茧手满头的白发,风风雨雨撑起幸福的家……敬天敬地敬咱的爹和妈,一辈子总操心究竟图个啥……”我在心里哼着浓情的歌,眼睛里闪动着感动的泪花。 此时听见舜井边鼓号喧天,我急步走过去才发现舜井旁搭着喜棚,询问后得知原来是村里嫁闺女请来了鼓号乐队,一班人被张力明的善行感动,免费前来演奏。舜井前的小广场上热闹非凡,来领过节福利的老人真不少。我看见一位老人,领了米、面、月饼,惬意地坐在小三轮车上,没有开走的意思,就把雨伞举到他头顶问:“老人家高寿?”他笑眯眯地说:“72,不算高寿。”我又问:“今天来领福利的老人有多少?”他自信地说:“80多个,我村水好,娃们孝顺,老人长寿的多。”我向他竖竖大拇指。他话锋一转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力明这娃并不富裕,他靠出力挣钱不容易啊!给我们送七八年月饼了。他说要年年送下去。这娃善良得像舜井的水一样!”他说完,又用爱怜的目光望着站在舜井边的张力明!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居福地,心善渊”其中蕴含的道理。我原以为福地富居人,住在风水宝地就可以发家致富,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住在这里的一代代人,传承了孝德,富养了风水! 我看向舜井,那里有一堆人,围观一位老人从舜井里打水。我快步走上井台,一桶清亮亮的水正好出井,丁蕊老师用水瓢舀上水,递到我手里,我“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微凉、甘甜、爽口,我津津有味地咂咂嘴说:“好喝!真好喝!”老人笑着说:“好喝吧!这要是夏天,从井里打出冰凉的水,能把生鸡蛋冲成鸡蛋花,好喝又败火。”我只喝过开水冲的鸡蛋茶,从没喝过凉水冲的鸡蛋花!看老人兴致勃勃健谈的样子,我顺口问:“大爷贵姓,能讲讲舜井的故事吗?”大爷说:“免贵姓苏,在同善当了多年校长,大家都称呼我苏校长。舜井的故事,给娃娃们讲过无数遍了。”打量苏校长,他80多岁,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口齿伶俐。他不推辞,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舜,大肚量又聪明过人,一次次遭继母虐待陷害,却能一次次躲过灾难。他打这口井时,早已领教过继母的套路,有了戒备,在打井的同时,挖了逃生的偏道。等继母把大磨盘石扔下来,舜从偏道逃生了。”我惊讶地问:“用磨盘?这后娘真够狠的!”苏大爷告诉我们,原来井旁有块磨盘石,口口相传就是淘井淘出来的。苏大爷像早有准备,掏出镲即兴打起来:“舜王姓姚名重华,诸冯山就是他老家。住在姚墟不方便,后来搬到咱同善。在神后打井遭陷害,舜王偏井逃出来……”大爷短短一曲镲,包罗了舜王伟大功绩与德孝文明的传承,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舜王的精明与胸怀,让我想到“上善若水”的下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手把辘轳再次向井下望去,井水如一面镜子,能看到我倒着的影子。我深深感叹,这口老井传承了华夏五千年孝道的文明啊! 舜井前有3个方塘,呈“品”字状排列,造型四平八稳、和谐美观。我迈下井台蹲在上塘玻璃上向下看,井水从出口汩汩涌入方塘,茂盛的水草几乎覆盖了整个水塘,那绿色水灵得让人兴奋。下方并排的两个水塘,水势兴旺,潺潺湲湲从出口流向水渠。井水与“品”字方塘,你依着我、我靠着你,早已融为一体! 再次回望舜井,那副醒目的对联映入眼帘:“至善至仁千秋德耀井中月,犹江犹海万世泽馨天下人。”神后人孝老敬老的故事与舜井同源,永远讲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