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君幸食

时间:2024-01-18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陆春祥 点击:

好的散文,会令人过目不忘。读完这本《鲜为人知》,再重温其目录,发现印象深刻的文章不在少数。科学家认为,大脑有左右脑之分,左脑主管语言、数学、逻辑,重理性,右脑主管印象、直觉,偏感性。读一般文章,只用左脑,而阅读眼前这本美食散文,则须左右脑并用。一个“鲜”字,语义双关,不仅调动着思维,也同步挑逗着味蕾,成为别样的体验。

作者叶青是浙江台州人,家乡美食多海味。我自小在富春江边长大,对于吃食,印象深的是各种河鲜江鲜、菜蔬,海鲜种类并不熟悉,这些年虽然海岛渔村去得也多,但那种生长在骨子里的基因,却依然与大海有距离感,因此生出许多艳羡。阅读的过程,几个特别的字眼常从纸面跃出,我便想到以此串起这一路风情与风味。

“咱们老厝边又有油炸鼓卖呀?”“我家老厝门口有一口水井。”“外婆一边捏粉团一边教我念童谣:‘咱厝人,冬至时,碾米绞粞搓红丸……’。”

厝,福建话中是“居住地”的意思,原义为用石头类的器具对某物进行处理。《诗经》中有:“他山之石,可以为厝。”闽南语、福州话、莆田话、电白黎话等闽语分支语言中也常用到“厝”字。外人或许不知,作者的故乡台州玉环岛,是浙江第二大岛屿。正如她在自序中所说“入闽之民北迁,最后定居于玉环岛”。

“我干妈住的地方叫岙仔,特别偏僻。”“海潮岁岁月月奔涌拍击,冲刷出一个岙口,叫岙仔底。”“岙仔底的主妇会做花色红馍糍。”“渔民摇橹到岙口时,往往夜已深。有时风来得快,就近岙口停泊。”

岙,多指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的山间平地。我去舟山衢山岛,那里有罗家岙,驻扎着保卫国家边境安全的边防连,我写过长文《罗家岙的幸福方程式》。“岙”不同于“坳”,岙是两座山峰之间凹下去的地方,像是驼凹;坳是周围高中间凹下去的地方,相当于小盆地。岙,常常是风口,因为有两边高山的阻挡,另外两边是通透的,风就从其中畅通无阻地刮过来。很多地名中带“岙”的地方,都经历了从海中孤岛到沿海重镇的变迁。

依山傍海、面积不足400平方千米的玉环,方言有台州话、温州话、闽南话、闽东潮汕话等,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多样化,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为美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富饶的土壤,也为作家构建了新鲜、复杂的文学场域。从这一角度来说,作者可谓占尽天机。如今,美食散文司空见惯,但本书中的胭脂鱼生、白鱼饵与白鱼肚、鱼皮馄饨等美食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都是陌生新鲜的,仿佛打开一个新世界。如此说来,“鲜为人知”这一书名,极贴切。

还有一个“鲞”字。

“墨鱼鲞出了白霜才是佳品。”“把鳗鲞去骨切丁,是海边人家冬至圆特有的料理。”“千万年的传承,鱼鲞是大海给海岛居民永不泯灭的馈赠。”

同为沿海地区,我问过胶东半岛的一些作家,他们却不知鲞为何物。鲞,浙东特有名词,作者将晒鱼鲞比作渔家女的“女红”,美食家袁枚称赞黄鱼鲞“肉软而鲜肥”。明末文学家张岱甚至特意写了篇《松门白鲞》,以夸赞黄鱼鲞。鱼鲞的吃法,早在宋朝就有几种:先用火烤得表面微焦,撕成小条,就着麦子酿的甜酒下肚,这是自汉朝起就流行的经典搭配“酌醴焚枯”。也可泡软后用油煎,人们能在便宜的小饭馆里吃到这道“煎鲞”。此外,《山家清供》中,南宋的林洪在浙江天台山游玩期间,见识到一种少见的吃法:煮粥。鱼干浸软,切小块,与粳米同熬粥,加酱料、胡椒调味。黄鱼鲞,应该是浙菜独有。

作者饱含深情所介绍的家乡美味,不仅是美食的盛宴,更是一次地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文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外婆、外公、干妈、婆婆,还有那个外号叫“大水蟹”的男人,像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多能、勤勉、淳朴好客。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外婆,掌握着多种手艺,秉持着独特的生存理念和民间智慧,无师自通地实践《本草纲目》……这些不经意的描述,都让人感觉到外婆的神秘与传奇,似乎,只要有了外婆,随便什么时候就会变出好吃的东西来。

拣印象深刻的说几篇。

《胭脂鱼生》,外婆制作胭脂鱼生,先要把鱼洗得很干净,洗不干净,卤水不清,味道不佳。若加盐不足或用力过大,幼鱼会在水里溶化,要有足够的操作经验加配方把握才能避免功亏一篑。每次洗净鱼生,外婆的手指上都会布满大大小小的伤口。在密封坛藏的环节,“父亲从山上挖来红赤土,外婆将它和粗米糠搅揉成块,做成土墩,压在缸口,包上棕榈叶,用麻绳绕圏系上,严丝合缝,最后沿缸口圆周洒上白酒。这是她独创的程序,说是能避免虫子偷袭”。

《稻草灰汤粽》,外婆制作稻草灰汤粽,过程也相当繁琐。先是把早稻秸秆浸泡在水里,去掉外层的杂叶,剪去头尾,洗净灰尘,在家门口大竹匾上晾开,晾晒干后,收入麻袋。燃烧之后,用多层纱布过滤,橙黄色的稻草灰滤水汤,也叫碱水,这才制成了煮粽子的汤。

日子虽平淡,却处处有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显现。作者的身份,不单是美食家,负责辨别食材、品评味道,而且还是整个制作过程的深度参与者。作为一个有文学素养的“看客”,用文字塑造了一个个有温度的人物。更重要的,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具有文献价值的美食制作细节。

外公、外婆、婆婆……即便生活艰难的年代,他们用对生活的虔诚态度,依然燃烧起了平凡人家的烟火。他们的身上,总有一种岁月的沉淀与静好。如今,跟随这些人物一起消逝的,不仅有传统手艺、人格品质,还有“山静日长”的光阴诗意。这一切,终究会成为现代人的追忆与渴求。当我们想回头重温的时候,只能向着叶青的文字中去找寻了。

此外,书中多次引用历代笔记,唐代的《投荒杂录》《杜阳杂编》,宋代《太平广记》《梦溪笔谈》《东京梦华录》《岭外代答》,清代的《随园食单》《食宪鸿秘》等皆有涉及,将眼前的普通食物,与深厚的历史打通,从而大大拓宽了文章的纵深度。比如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写到宋高宗也喜欢吃螺蛳,我在想,要是宋室不南渡,或许,处在东京深宫中的皇帝们,根本不可能品尝到这种南方百姓的普通日常。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说,安禄山生日,唐玄宗赐给余甘煎,即用余甘子(油甘果)煎熬成的饮品,玄宗与众大臣一起品饮庆贺,叶青的引用中饱含着对故土的念想。诗人陆游爱喝粥,在《老学庵笔记》中感慨:“平旦粥后就枕,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乐也。”叶青引的这一段极著名,我在《天地放翁——陆游传》中对陆游的闲居生活有大篇幅描写,大诗人的晚年,常处山阴田野,脑子里依然萦绕着抗金复国的强烈念头,日子虽过得紧巴巴,却能将喝粥喝出如此的哲学味道,由此可见,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普通的食物,亦会吃出生活的智慧。

想起苏轼在《与侄书》中陈述所推崇的美学态度:“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作者所描述的玉环美食,浇头面、月子面、碗糕、八角松糕、卷饼筒等,也并非名贵珍馐,但它们却支撑起了平常百姓生活的精致吃食。所以,《鲜为人知》不只是一本为读者推介浙东美食的书,它的绚烂之处,正在于作者以饱满的深情、细腻的笔触,将平淡生活中的美意娓娓道来,且大多带着自身深刻的体验,这就使本书充满了可亲可近的烟火味。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小插曲。周密在《武林记事》中回忆,他在某富豪的家宴上,见识过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江瑶柱刺身。每粒大江瑶,由度身定制的精美小碟装盛——乌银造,呈半扇乌银贝壳状,逼真地仿造出贝壳的天然纹路。看来,佳肴得佳盘盛装才匹配。

汉代文物中有狸龟纹漆盘,盘内云纹间隙处朱书“君幸食”。隆重的盛食之盘,餐具承载了主人的诚意与盛情。“君幸食”即劝君进食之意,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希望您吃得开心!”叶青以文学为大盘,经年炮制,《鲜为人知》,君幸食。

(本文为叶青《鲜为人知》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刘大先:包头的反差

    2023年9月,“鹿鸣文学季” 系列活动在包头拉开帷幕,来自全国...

  • 寻石记

    日头西斜,我和几位“石友”从晃晃悠悠的钢丝桥上过河,到达...

  • 宋梅傲雪独自开

    这年元旦刚过,古城杭州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我难得喜遇江南...

  • 永定门旁我长大

    永定门位于外城南垣正中,又称正阳外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 湖上吃茶

    深秋的暖阳晒在背上,叫人慵懒得不行。在湖边的椅子上坐着,...

  • 文学是一座桥

    2023年10月,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匈牙利、意大利、德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