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冬,日寇侵占苏州后,由太湖乘快艇开始进犯宜兴。父亲尹瘦石当时18岁,在得知日寇已登陆太湖西岸,距家乡周铁桥仅有几里时,立即与几个同学会聚于镇中的古银杏树下,经共同商议,决定马上离家出走奔赴汉口。自此,父亲告别故乡,直到1950年,父亲才回乡省亲。 时光荏苒,历经种种生命坎坷与磨难的父亲,于古稀之年回到故乡。在宜兴安顿下来后,父亲便心有所思地乘车直奔周铁老家,来到那棵古银杏树下。父亲坐在城隍庙的台阶上,静静地望着古银杏沉思着,他拿出速写本,对着古银杏画下多幅速写,然后又登上附近的民居楼,凭栏仔细观察着古银杏的枝干细节,又画下几幅速写后才离去。 回京后,父亲便根据速写,将古银杏绘制成一幅枝干苍劲,满树金黄的水墨画《乡情》,并在画上深情地题写下一段文字:“吾乡宜兴周铁桥古银杏,故老相传孙仲谋为阳羡长,其母手植树可五六围阴铺亩余,历千七八百年,今犹苍郁葱茏灿烂夺目,搓枒虬曲如群龙欲上腾之状,湖上遥望如华盖。丙寅秋归里,图稿携京,今始写之,戊辰春三月瘦石并记。” 1992年秋,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有事要与我谈一下。我即刻赶回家,父亲见到我平静地说:“今天叫你来,是要告诉你一件事,同时也听听你的想法。”面对父亲,我一时不知父亲有什么事,竟如此郑重地要与我面谈。我静静地望着父亲,父亲沉吟片刻后说道:“我决定将毕生的代表作和重要收藏,无偿捐赠给宜兴家乡。”我望着父亲,感觉有点突然,但联想到父亲近两年,回故乡明显多了起来,古稀之年思念故乡,也是正常心理。然而仔细一想,忽然记起前几个月回家时,见父亲正在整理书画稿,而且竟然将一些自己不满意的书画作品,丢入水盆中化为纸浆。当时,我只觉得父亲一贯对创作很严谨,对不满意的作品,都要处理掉。现在想来,原来父亲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在为捐赠作准备了,今天叫我来只不过是正式告诉我他已决定的想法。 我望着父亲,说出了我的看法:“您的艺术是在抗战烽火中,以笔为枪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由此逐步走向成熟的,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不仅构成了您艺术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您的生命轨迹和历史,如能将作品完整地保存在家乡,后人永远都能见到您的鲜活的绘画作品,这无疑是最好的保存方式……”父亲听了我的话,欣慰地看着我笑了。 这次谈话后,父亲便与宜兴市签下了正式协议,将自己的毕生书画代表作及重要收藏无偿地捐献给宜兴市政府,永久保存在故乡宜兴。 1998年父亲患肺癌住进了北京医院,我每日下班后,到医院陪护父亲过夜。弥留之际的父亲,因病痛睡不着时,便与我聊天。夜深人静中,皎洁的月光照在窗户上,父亲靠在床上,竟然说起我在3岁时曾走失过:“当时我从内蒙古文联调到北京中国国画院,一家人暂时住在北京什锦花园内蒙古驻京办事处。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分头去找你,我也循马路一路寻找着。走到东四时,看到路边一辆报废的卡车,见你正坐在驾驶室中摆弄着方向盘。虚惊一场地领你回到家,***妈、奶奶见到你高兴得哭了起来……”我深情地望着平时不苟言笑,整日埋头在书画创作和读书看报的父亲,原来在其内心深处竟然留存着如此柔情的记忆。 此后父亲又深情对我说:“我少小离家,一去十几年,如今病魔缠身,已经不能再为家乡作贡献了。你现在中国作协负责组织作家活动,以后为家乡文化继续多作些贡献吧……” 4月14日,父亲溘然长逝。依父亲生前遗嘱,其骨灰撒入故乡太湖。在父亲离去的岁月中,我牢记着父亲的嘱托,先后邀请了全国著名作家、艺术家来到宜兴采风创作,我也为家乡写下多篇散文。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如今距父亲画下这幅《乡情》,又过去了35年,这幅蕴藉着父亲一缕乡愁的绘画,与父亲生前捐赠的作品,都静静地陈列在宜兴美术馆中,代表父亲面对着今日腾飞中的宜兴发出召唤,希望更多的故乡才俊,坚定自信、奋发有为地走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