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相应的,有美女就得有美男。那么,我国古代的美男是谁呢?大家也都知道,是生于魏晋时期的潘安。大概是为了对称,也是为了凑数,据传说,我国古代的美男也是四位。可除了潘安,人们很难说清其他三位姓啥名谁。也就是说,国人公认的美男只有潘安,他是我国从古至今的第一位美男子,也是唯一一位被亿万民众普遍认可的美男子。 公元247年,生于河南中牟县潘家庄的潘安,名岳,字安仁,小字檀奴,也被人爱称为檀郎,潘郎。他到底有多美呢?他美到何等无以复加的程度呢?这是一个悬念,一个美好而巨大的悬念。 好了,到了公元2009年,中牟县拟筹拍一部关于潘安故事的电视剧,要把潘安的美好形象搬上荧屏。我和刘恒,还有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编剧徐小斌,有幸被邀请为电视剧的顾问,到中牟参与了剧本的策划,座谈。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潘安被遗忘和尘封得太久太久,现在终于可以请出来与观众见面。盛世修文,盛世尚美,此时把潘安的形象搬上荧屏,恰逢其时,正好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的向往和期盼。执笔写剧本的,是我的一个煤矿上的朋友,叫翟平。他初步计划写20集,电视剧的名字叫《美丽潘郎》。看了剧本第一稿,我曾有些担心,不知我国当代有哪一个男演员,能担负潘安这样一个名垂千古、名扬天下的美丽角色。真的,我把我所知道的我国比较有名的男演员在脑子里扒拉了一遍,觉得没有一个当代的演员能够胜任。他们通过化妆、美容、造型,或许能模仿一下潘安的外表,可他们怎么接近潘安的内心世界呢,怎样能表现出潘安那样一种深厚的、独特的古典美的气质呢!我甚至想到,在潘安的形象没被搬上荧屏之前,他的形象几乎是抽象的,一万个人可能对他有一万种美好的想象。可一旦搬上荧屏,万千想象集于一身,他就被具象化了,也被局限住了,反而影响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想象。这些想法我当时并没有说出来,在积极推动剧本创作成功,希望电视剧能够早日投入拍摄。 关于潘安的历史资料有限,可供挖掘和发挥的资源少而又少,要编一个几十集的电视剧本谈何容易。尽管编者几易其稿,衣带渐宽,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并不惜在剧本中加入一些宫斗和魔幻的情节,剧本离表现潘郎之美的初衷还是越来越远。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反正计划中的电视剧最终没能投入拍摄。这件事没做成功,我感到遗憾。因为我是电视剧的顾问之一,电视剧的流产,我认为自己担有一份责任。我深感对不起潘郎,连对潘郎掬一把辛酸泪的心都有。 2023年11月初,中牟县第八届“雁鸣金秋”笔会举办之际,我得到邀请,欣然前往。我之所以愿意再去中牟,很大程度上冲着潘安去的。且不说潘安是中牟首屈一指的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是中牟的一张闪闪发光的历史文化名片,因内心觉得欠着潘安一笔账,很想到潘安的出生地潘家庄拜谒一番,以表达对潘安的怀想、谦意和敬意。在中牟几天,所见所闻,让人欢欣鼓舞,不可备述。记得在一个对话会上,我开口就说:中国有中原,中原有中牟,中牟是中中之中。中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堪称中华大地上的一个美丽缩影。笔会散会后,朋友们各奔东西,我一个人留了下来。由县文联领导亲自驾车,专门送我去了一趟潘家庄。潘家庄后来分成大潘庄和小潘庄,潘安的出生地在大潘庄。1996年,大潘庄人自发捐地筹款,在潘安故里建起了潘安游乐园,并于当年十月向公众开放。2012年,中牟县人民政府将潘安游乐园进一步扩建,改造,建成了占地百亩有余的潘安主题公园。在公园里,我整整流连了一上午,瞻仰了亭亭玉立的潘安雕像,参观了文图并茂、内容丰富多彩的潘安纪念馆,与潘安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们进行了交流,并获赠《潘安作品集注》《潘安系列传说》等三本著作。这次系统的参观、学习、交流和阅读,使我对潘安之美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潘安的美不是表面的,是深层次的;不是单一的,是综合性的;不是短暂的,是持久性的。也就是说,潘安之美,绝不仅仅是貌美。我相信,人世间生得貌美的男人很多很多,但绝不会因长相好看就可以得到世人的青睐,就可以流传千古。除了貌美,还有许多其它美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潘安的多元之美、复合之美、立体之美,才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神话般的美丽传说。 请允许我从潘安的姿仪之美、才华之美、情感之美、政声之美四个方面,简单想象一下这位中华民族历史上美的巨人: 姿仪之美。对于潘安的美貌,《晋书·潘岳传》和《世说新语·容止》里,都有明确记载和生动描述。前者在传记里说:“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不难想象,当潘安乘车在洛阳道出游时,被一些对潘安心仪已久的妇人们看到了。有人惊喜地发一声喊,她们纷纷拉起手来,拦住了潘安的车。她们围成一个圆圈,环绕着潘安,喊着潘郎,潘郎,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形成一种类似狂欢的场面。那些妇人争相把提前准备好的鲜花和水果往潘安乘坐的马车里投,以致车厢里堆得满满的,微微含笑的潘安几乎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了。例不必多举,仅此一个细节,就让我们知道,当时的人们对潘安是何等的崇拜备至,何等的喜爱连天!当今有一些明星,他们也拥有一些所谓“粉丝”,可有哪一位明星,能像潘安这样受到如此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呢!狂傲洒脱如唐代的大诗人李白者,都禁不住赋诗对潘安赞美道:“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才华之美。俗话说郎才女貌,比起重视女人的貌,国人好像更重视男人的才。如果男人的才学不高,长得再美也不堪重用。而潘安的貌美和才高相辅相成,是典型的才貌双全。在关于潘安的传记里,一开篇就说:“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也是在传记里,称赞潘安的文章“辞藻绝丽”。像“绝丽”这样对文章的评价之词,我以前从未看见过。一个绝字,是说潘安诗赋的辞藻之美是前所未有,后世也很难出现。如此高的评价也真够绝的,不免让人心生敬畏。22岁那年,初入仕途的潘安,目睹晋武帝躬耕之事,有感而发,创作了热情洋溢的《籍田赋》。所赋虽不乏歌功颂德,但也表现出潘安鲜明的民生民本思想,颇得当朝赏识,遂成为潘安的成名之作。之后,潘安陆续写出了《西征赋》《秋兴赋》《闲居赋》《怀旧赋》《笙赋》等篇章,每一篇都精彩之至,不同凡响。除了写赋,潘安还写了大量的诗和诔。据《隋书·经籍志四》记载:“晋黄门郎《潘岳集》十卷。”潘安是西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魏晋有包括嵇康、阮籍、刘伶等在内的竹林七贤,恐怕哪一贤都不如潘安所作的作品多。在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魏晋风度中,潘安的风度无疑是一道光彩夺目的彩虹。 情感之美。人类是高级情感动物,在所有的审美范畴中,情感之美历来是美的核心。潘安的情感自然,真诚,充沛,温柔,与天情深,与地情深,与人情深,一生留下了许多动人情肠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早期版本中,就有潘安“弃官奉亲”的故事,附诗赞曰:“弃官从母孝诚虔,故里牧羊兼种田。籍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当时,潘安正任职长安令,母亲跟他一起生活。母亲生病后,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潘安得知母亲的心愿后,毅然辞官,送母亲回乡。回到家乡,为了奉养母亲,他耕田种菜,“以供朝夕之膳”。还养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潘安的这些所作所为,在他的《闲居赋》里都有详细记述。更感人的故事,是潘安对结发之妻杨容姬的忠贞不渝。像潘安这样的盖世美男,不知有多少多情的女人迷恋他呢,又不知有多少风流的女人心甘情愿向他投怀送抱呢。可潘安高洁自重,只钟情于自己青梅竹马的妻子,一点绯闻都没有。谓予不信,读读潘安为妻子写的《悼亡赋》就知道了,那是何等的情深意重,泣泪泣血,痛断肝肠。在魏晋之前,极少有丈夫悼念妻子的篇章,是潘安开了“悼亡”的先河,后世的哀悼亡妻,均以“悼亡”为题,形成了“悼亡”文学。 政声之美。潘安因“才名冠世,为众所疾”,一直没得到较高的职位。但不管潘安到哪里任职,都注重察民情,启民智,解民忧,为民造福,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比如,潘安到河阳县任县令时,当地的百姓饥寒交迫,穷得要命。他上任后,一不骑马,二不坐轿,独自一人便衣出行,到民间察访,把河阳县的山山河河、村村寨寨差不多走了个遍。他根据河阳县的地理水土、气候风物等特点,在鼓励百姓种好五谷、养殖六畜的同时,还大力倡导栽种桃李花木,并张榜行令,告示全县。在潘县令的指引下,河阳百姓在全县的沟坡、沙地、房前屋后,广种花卉,遍栽果树,使河阳县很快百花争艳,桃李遍地,在全国赢得了“河阳满县桃”和“河阳一县花”的美誉。李白在河阳游览后题诗称赞:“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潘安在怀县任县令时,也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政绩。五百年之后的杜甫,在诗中把潘安的姓氏冠在县名的前面,尊称潘安为“潘怀县”。有李杜的诗作为证,可见潘安亲民爱民的政声之美影响多么广泛和深远。 至于潘安因陷于党争和内斗,一生以惨绝的悲剧而告终,则可另当别论。 我还是衷心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潘安的形象搬上荧屏,让全国人民一睹潘郎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