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

在雾溪再识苦槠

时间:2023-05-05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荣荣 点击:

前几年一时兴起,跟几位摄友去寻访宁波的树王,其中就有一棵苦槠树王。苦槠树王在奉化萧王庙街道的何应村,树龄400年以上,树干是中空的,内有竹子生长并冲出树顶的洞口,当时就觉得很有些沧桑的树王,内里蹿出大竹子的样子颇有寓意。那树王就生长在一群苦槠树居多的古树群里。由此我想起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苦槠果实,还有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过的许多良渚文化时期的木材遗存,其中就以苦槠为最,便特感慨:这苦槠树,不仅本身高龄,还年代久远,在史前的江南就与人类为友,果,任食之,材,任伐之。感慨之余还想了一会儿原始人是如何食用苦槠果的。当时闪过脑海的场景是长发乱飘、兽裙护腰的小个女子徒手从火堆里取爆裂开的苦槠果子。接着的场景还是她,拿石块砸壳,取出莹白的果肉放入腿长裆深的陶鬲里与野菜、碎肉、稻米一起煮烧。也担心了一会儿他们食用时,会因没有拿水浸泡去除苦味而深皱起野野的浓眉。

我承认,这苦槠树长成了一种我特别喜欢的树。我喜欢它们高大挺拔,树叶油亮肥厚,树冠浓密的样子,更别说它们还具有多种优于其他树种的褒奖点:全身是宝,树龄长,树身高,果可实,木实用,树叶质地厚、燃点高,能挡风避火,落叶还能改善土质。它还是预防水土流失的好树种,因为苦槠树极少会受到病虫的侵害,对于环境适应力强,无论是陡峭的山坡,亦或是贫瘠的土地,都能很好地向上生长。正像它名字中带个苦字一样,它耐阴,耐干,耐贫瘠,是一种坚韧坚强的植物。

我在夸苦槠树时,为苦槠树找到了一个比喻:那些苦槠树,像极了生活中特受女性喜欢的理想男人形象——英挺朝气头发浓密,吃苦耐劳护妻爱子。

动手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些日子我去了畲乡雾溪。在雾溪的那两天里,主人端上饭桌的菜里总有一道叫做苦槠豆腐的菜,而且每次都会作一番介绍,仿佛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那菜颜色绿莹莹的,味道也有点特别,比如这菜独有的若有似无的苦味和回口时的爽利。我总觉得我以前吃过这个东西,向记忆里寻啊寻,终于被我寻到,这道菜小时候我在老家的余姚乡下吃过。

为什么后来我在家乡这一带很少再吃到?查资料得知,苦槠豆腐是中国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传统的名吃,是一道纯野生、原生态加工的绿色食品。之所以退出了一般人的日常,是因为从采摘苦槠果实到做出苦槠豆腐,实在太费工夫。先是要在初冬仔细地搜罗从树上脱落的带有深棕黑色硬壳的圆形小果实,然后要经过暴晒、取肉、浸泡、磨浆、过滤、加热、冷凝、切割、漂水……最后才得到这特殊的苦槠豆腐。所以,在雾溪畲乡能反复吃到这道菜,我猜,一是因为在雾溪,苦槠是山林的主打树木;二是因为苦槠豆腐是畲族被珍爱的传统食品,作为畲乡特色,手工制作再辛苦,也被鼓励因而保留下来。

在我国56个民族中,畲族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似乎很难确定最早的原住地,迁徙的路径也不是很明确,现在能确定的发源地是四五百年前潮州市北部的凤凰山。“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用“畲”的意思作为族称,也是由于畲民到处开荒种地的游耕经济生活特点而命名。但畲族人又自称“山哈”,“山哈”是指山里客人,这自称细细品味,当能体会出很多无奈来。

去雾溪前我就知道,在雾溪乡所在的云和县,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致“云和梯田”,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就是这些迁徙过来的畲民。这些善耕的畲族人,在元、明、清时期,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供他们容身的也只有那些山区半山区了,要向山头要耕地,也只能造梯田了。不去云和梯田也能想象,云遮雾罩的山间,盘旋而上的黄的绿的梯田,像大山穿上了一件旋开于风中的百褶裙,有多美有多吸睛吧。

回头想想山民生活的艰辛不易,就更能体会畲民的勤劳、朴实和勇敢了。由此我又为苦槠树找到了另一个比喻:那些苦槠树,像极了一头扎入山里寻生活的坚韧不拔的畲族人了。

在漫长的与人类的同存史里,也流传了一些与苦槠有关的故事。

首先有必要说一说的是苦槠为何苦的故事。相传最早的苦槠是没有苦味的,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有一次朱元璋兵败,逃命时躲进了一棵空心的大苦槠树里。等追兵一过,未来的皇帝放松下来觉得肚饥,恰巧苦槠果实成熟,他便用此充饥,熬过了一次死劫。后来夺得了天下的朱元璋为感谢救命之恩,带上文武百官和三牲六畜去当初那片树林中焚香祭拜,并封苦槠树为大将军。但祭拜时出了意外,朱元璋居然将苦槠旁边的大樟树当成了当年的救命大树。一旁的苦槠看在眼里,委屈得不行,偏偏口不能言,在心中酸楚久泡之下,它的果实从此散发出了一股淡淡的苦味。

还有个传说与人间爱情有关。说在庙会上一见钟情的穷书生赵公子与富千金柴小姐,因门不当户不对,被生生拆散,后来柴千金悬梁自尽,赵公子在柴小姐头七忌日,于柴小姐坟前自杀殉情。乡里百姓怜惜两个人的遭遇,将赵公子也葬于一旁,圆两人生前未圆之梦。接下来就轮到苦槠树上场了,故事说的是第二年春天,两苦命人的坟头各自长出了一株苦槠树,两棵树相依相伴,历经千年风雨,依旧枝繁叶茂。

在雾溪,还流传着苦槠树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苦槠树被老百姓叫做“革命树”。说的是雾溪的坪垟岗村有一棵“苦槠树王”,历经岁月沧桑,树冠依然叶茂成荫,只是树老空心,还很大,可藏物,人钻进树洞,沿小木梯而下,里面可站四五个人。解放战争时期,坪垟岗村是一个蓝、雷二姓聚居的纯畲族村,建有中共坪垟岗村地下党支部,雷陈高同志任党支部书记。这棵苦槠王就在雷陈高房屋后面的山坡上,党的秘密文件资料、粮食、布匹等物资都被藏在这个古树洞里。那时全乡有党员20多人,砻头、坳头、大岗、雾溪等村都有党员活动,还组织了游击队,中共云和县委也把这个村作为重要根据地之一,这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县政府的注意,派警察、自卫队三番五次大搜查,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共产党的秘密就在一棵大树的“肚子里”!就这样,这棵“苦槠王”不知多少次为党组织秘密发挥着保险箱的作用,直至新中国成立,“苦槠王”的秘密才被公开出来。群众尊称这棵苦槠树王为“革命树”。

不管是救帝圆梦还是善意奉献,这些故事引申出的含义,都呈现出苦槠树作为人类伙伴的善良与正直天性。

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舍小我的安逸甚至性命,雾溪畲乡作为红色老区,为革命奉献多多。试想一下,奉献的群体里有一棵苦槠树,是不是就有了一种天地人和的感觉?这感觉也让我在写此文时不时地恍惚,似乎雾溪畲乡人与苦槠树的形象在不断地交叠重合。

这个美丽的畲乡,这样的奉献已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这样的奉献无疑是人间大义,今天的雾溪畲乡仍在继续着。

地处云和县城西南部的雾溪水库,是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源。近年来,为了保证全县人民饮水安全,雾溪80%以上的区域被列为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为了水源地自然环境逐步恢复原生态,雾溪人得为水源腾地方,再次“迁徙”了。

于是,县里先后启动三期人口下山转移工程,十年里累计搬迁水源地范围内473户1606名群众,人口转移率近80%。他们去哪儿了?他们被安置在云和县专门为转移人群设置的“飞地”上,就是云和县雾溪大坪安置点。之所以说是“飞地”,是因为迁居的雾溪人,从大山里撤出来,户籍地不变,也保留着雾溪的土地与房屋所有权。对此政府有明确的态度:群众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做出大奉献,政府一定要做好安置,不能让这些百姓吃亏。于是,雾溪人告别了山里传统的畲族低矮的泥房子,住上了县城小区里宽敞明亮的大洋房,享受到了县城优质的生活配套资源。青壮年纷纷走进企业成为一名名工人,人均收入比搬迁前增加了2倍多。老人和妇女则走进社区里的雾溪大坪就业服务中心,从事玩具配料、布料裁剪等来料加工工作,也一个个鼓起了“钱袋子”。

几年前,《人民日报》有一篇题为《浙江省云和县雾溪乡为护清水举乡转移》的报道,报道称,“为了护好云和县城9万人的大水缸,雾溪将整乡搬迁,以彻底破解护水与发展的两难问题。”“前者消除了生活污染,后者根除生产污染。”

省报在题为《雾溪畲族乡交出水源保护生态富民创新答卷》的报道中称: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该乡实施了“两山树”精品林业提升工程,完成库区涵养林种植5万余株,起到了良好的水源涵养作用。据统计,目前该乡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7.5%以上。

看到这里,突然想到,这次去雾溪,我忘了问问乡里陪同的人,新植入的库区涵养林里有没有苦槠树?苦槠树多好,多种些经济实用的苦槠树,让这些与这里的畲民祖祖辈辈相亲相伴的树,代搬迁出来的畲族老乡,继续陪护着这里大好的青山与绿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又是一年“吃春”时

    春天,是最美好的时节。冬天刚过,人们便急切地走出户外,去...

  • 当你走进动物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只是要上学的孩子们只有在学校例行的春游那...

  • 泛舟什刹海

    一 壬寅年八月十六日夜,我与来自故乡的三位好友相约,同游什...

  • 真正的纪念碑

    唐朝韩愈是文学史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

  • 小鱼与红薯

    鄂南通山县,水浅鱼小,土脊薯多,而通山人把这两种食材利用...

  • 老母亲在农历里等待

    母亲快80岁了。我们几个子女商量着想给她过80大寿。说是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