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

雪樱:时间的独酿

时间:2023-07-15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雪樱 点击:

编者按

为提升红高粱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中国艺术报社、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共高密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红高粱之约·“回龙吟”杯首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散文季征稿活动。征稿活动启动后,组委会共收到投稿散文作品670篇。经组委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认真严谨的审读,共推选出优秀散文作品60篇。其中,第一批优秀作品3篇,第二批优秀作品7篇,第三批优秀作品20篇,入选优秀作品30篇。这些作品紧扣征稿主题,深入挖掘高密深厚的乡土文化以及相关传统生产生活习俗,传播文明新风和中华传统美德,传递积极人生追求和健康生活情趣。

经主办方授权,中国作家网现刊发获奖文章,以飨读者。

时间的独酿

雪樱

童年的记忆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真实。儿时,我去爷爷家,踩着高脚凳,从橱柜里搬出糖罐子。迫不及待地扒开,明黄色的糖纸“哗啦啦”作响,像小溪在唱歌,里面包裹着一块大虾酥样的糖块,软糯,Q弹,入口,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直蜿蜒到心里。表哥嫌粘牙,却收藏了好多糖纸,折成五颜六色的小飞机。

多年后,友人塞给我一盒包装精致的高粱饴,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沉淀着糖浆和淀粉的高粱饴,其主要成分为蜀黍,它就像一根隐秘的红线,把我引向一座北方的红色小城。

北纬36°8至36°41,东经119°26至120°0。从高德地图上俯瞰,高密像极了史蒂文森放在田纳西的那只坛子,独特,醒目,又光芒四射,有种独立与开阔的气场。或许,高密本身就是一种突围与独立的产物,具有晚熟气质,与天地广阔链接,怪不得这里素有“齐鲁粮仓,旱路码头”的美誉。禁不住想打个比喻,倘若说山东是中国的长子,那么高密则是排在首位的长孙。它北倚平度,东傍胶州,南抵诸城,西依潍坊,地理意义上的起势突围决定了精神层面的特立独行。且不说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和地方戏高密茂腔,那一排排燃烧似火的红高粱,早已成为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符号,红高粱小镇、红高粱影视城、红高粱文化节等应运而生,使得满城流水飘香,是米香,是酒香,也是沁入心脾的文化芬芳。

高密是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地方。作为从小吃细粮长大的人来说,高粱是祖母做刷锅炊帚的杆子,是酒店宴席端上桌的特产,是影视剧和舞台上的道具。然而,一脚踏上高密的大地,扑面而来的粗粝气息,随处可见的茂密枝叶,不经意间把你的心包围,然后一点点攥住,像是施了什么魔法似的,叫你沉浸在一种逐渐升温的喜悦之中。史蒂文斯说,诗人来到词语中像大自然来到枝条中,高密就是摇曳多姿的“枝条”,只不过,染红的枝条挂满了大地的果实,供前来的人尽情采撷。我找到了久违的疏离感和烟火气,暂时抛舍车马声喧,赤心赤脚,与自然亲昵。转身回望,自己也站成了一棵红高粱,迎风伫立,发出“簌簌”的声响,像是在吟唱。

高密东北乡,美酒飘四方。久违的香味,我从莫言的作品中轻嗅到过。一部《红高粱家族》,搬上荧屏,端上舞台,走向世界,莫言手中那支饱经风霜的苦难之笔,点泥成金,幻化成景,自带魔幻色彩,得益于家乡一方水土的滋养。他把成长故事、乡土风情、民间秩事等,搁在时间的坛子里发酵,蒸馏,滤出,独酿出一杯杯生命琼浆,你能说它与那迎风伫立的高粱没有关系吗?高粱注定属于荒野,归于自然,她是庄稼地里的女儿红,也是最有农民气的诗人,硬扎扎的粒子,酡红色的穗子,传递出汹涌的疼痛感,隐匿着莫言的悲悯心,没有人不被血染的红高粱所感动。当我得知高粱又名蜀黍、桃黍、木稷、荻粱等,心头顿时涌起说不出的欢喜,这些笔名发表在田间地头、大坝、场院、炊烟的发梢里、雨滴的耳朵里、云朵的酣梦里、农家的灶火里、牛羊的眼眸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无声的酿造——天地之间,大化之中,把命中的无常酿成美好,把众生的暗疾酿成圆满,把上苍的恩典酿成独一无二的礼物,分发给万物生灵,是奖赏也是拣选,是随缘随喜也是渡人渡己。

高粱是根,酒浆则是翅膀,给人以自由,以梦想,以激情,叫人变得轻盈、纯粹,几近透明。以前我只读文学作品,直到观看了话剧《红高粱家族》,才真正顿悟到高粱的精神内涵,乃是民族的顽强不屈。红高粱是物,也是人,是山野里奔跑的狗娃,手持铁锤的老艺人,给人接生的孙大姑。古人之后,说酿酒是危险的,但话剧里的“酿酒”情节,深深拓印在我的脑海里,铺天盖地的燃烧,翻腾不息的红焰,此起彼伏的战鼓,把人的心一点一点唤醒;结尾处,所有人仰天长啸,穿越历史时空,与古人的悲喜交集的杂糅一起,那种力量直抵人心。溯源而上,从《诗经》里流淌出来的歌谣,“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蕴藉着先人们的智慧;想当年孔夫子的沽酒不食,“却揖让而升,下而饮”,流转出君子的人格;至于李白、杜甫、陶渊明、苏东坡、曹雪芹,这个名单可以无限拉长,他们不约而同的把饮酒当做保存自我的方式,留下璀璨的千古诗篇。我甚至觉得,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都是诗与酒的狂欢,春秋时期老子与孔子的两次相遇,唐宋年代李白和杜甫的三次见面,都毫无例外地袒露心扉,把酒言欢,在今天依然肝胆相照,犹温如昨。

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鲁迅先生,他没有到过高密,却冥冥中与这个地方结了缘。1926年,他离开许广平,独自南下的途中喝了一回高粱酒,“就因为它有一点生的高粱气味,喝后合上眼,就如雨后的田野里一般。”与其说是把酒诗意化,毋宁视作高粱的精神人格化,当高粱气味进驻到体内,穿肠过肚,思绪缭绕,借助酒的云梯,人们回归荒野,回到本心,找回母腹般的温存与原野般的粗犷。舞台上,九儿的“天问”在我的耳畔回响,“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为我自己做主……”她的声音,重叠着古人的长啸,这何尝不是一个民族最初的深情呼告呢?

久违的香味,我从逄春阶的《芝酒镇》中也品味到过。他用文字建构了一座纸上的酿酒博物馆,看似披着“乡野小说”的外衣,实际上讲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和心灵迁徙史,他端着酒杯,小口嗞啦,念着往事,一次次地,重返故乡。每一章节,都链接着过去与未来,输送着灵魂的供养。芝镇人的饮酒,亦是高密人的生动写照。全书开篇即点睛灵魂诗眼,敬畏酒,珍视酒,视如宝物。那年冬天,七岁的公冶德鸿跟着爹去换酒,回来驴车倒在浯河的冰面上,酒从坛子里溢出来,爹立马趴在冰面上喝酒,“酒流出来呈一个扇面,流动速度比爹喝的速度快多了,爹整个身子都泡在酒里了。满冰面上,飘着酒香,我看到爹整个像一把大勺子,在一点点地收酒。”这一老一小趴在冰面上撵着酒坛子,叫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感动。酒是精神的食粮,灵魂的喂养,酒也是儒家文化的内核,既是“礼失求诸野”,也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小说里,雷以鬯的一番话可谓一语中的,“酒是芝镇的灵魂,酒锻造着、冲刷着、约束着、张扬着芝镇人的骨骼和脾气,芝镇人的血管里不缺的就是酒,喝一口,朝前走,迎着风雨天地任我游!”无论灾病、荒年、遇难,还是生老病死,还是心有块垒,芝镇人全靠那一口高粱酒顶着,如药疗伤,如火御寒,如针点穴,如花提神,如剑发光;那一口酿造是源自地气的孕育与精华,经年累月,当“那一口”变成了“好一口”,成为融入生命肌理的芳醇,或坠落或飞升,都是精神的舞蹈。

在高密,那一口浓郁香醇的高粱酒,带给我精神的升腾,复活了尘封的记忆。

将时间定格在2003年1月,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一处地窖里,出土了27件西周时期单氏家族青铜器,为家族祭祀礼器,乃是珍贵文物,且带有铭文,一时引发社会关注。铜鼎铭文如是写道,“汝敏于戎工,弗逆朕亲命。釐汝鬯矩一卣,田疐于州田,于屖廿田。逨拜稽首,受册釐以出。”简单地说,由于征战中表现优异,周宣王亲自赐予好酒一壶,用黑黍酿造,同时赐给若干土地。黑黍即黑色的高粱。这无不告诉我们,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酿酒技艺已经很是成熟。后来,单家酒坊一路迁徙到高密一带,明朝时期在东北乡扎根,其酿酒工艺也代代传承下来。古老的曲种如沾有手泽的诗稿,在岁月的洗礼下迸发耀眼的光芒。酿酒,堪称时间的艺术,就地取材,以高粱为原料,配之小麦、大麦、豌豆等,采用泥窖固态发酵,蒸、烧、摘、滤,一次次做加法,加糖,加水,加高温,以及,加尘世间的酸甜苦辣,荣辱兴衰,加自然界的风霜雨露,晨曦晚霞,加生与死的痛苦挣扎,默默忍受,经过七八十天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晚熟的高粱,成就了晚熟的高密人,酿出了一坛坛无与伦比的香醇,一口也是人间极品。

酿的是酒,也是人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里尔克语﹚,这与一个人的成长没有什么两样,脱壳、捶打、蒸煮、封闭,历经熬煮与考验,才能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待端上桌,杯酒大动,脸颊发烫,缭绕不绝,迎来巅峰;这与作家们的创作又是何等相似,林林总总的素材,经过整理、酝酿、生长,环境、温度、心境,一个也不能少,最终,“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落纸成篇的刹那,有如盛大节日降临。

木心曾说,“择友三试,试之以酒,试之以财,试之以逛博物馆。”约三两知己,喝酒、聊天、说八卦,也是美好之事。酒是人性的试金石,也是心灵的磨刀石,前一个看看体内挤出多少奴性,后一个掂量生活还剩多少真实。

高密是一个来了让人甘愿把心留在这里的地方。千百年来,那一个时间的坛子,兀自安详,不惧风浪,任由周围山河如何变化,依然保持独立不羁。正如这片土地上走出的贤达名士,春秋名相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后周宰相苏禹珪,清代大学士刘墉等,他们刚正不阿,清廉为政,活出了一介赤子的风范,活出了一醉红粱的气节。他们也是一棵棵红高粱,根扎得越深,血地的沃土越发年轻。行走在墨水河畔,风抽打在心上,不知名的鸟儿一个高空俯冲,溅起浪花朵朵。不远处,九儿的红袄在眼前闪现,蓦地,幻化为一棵棵燃烧的高粱,誓死的拼杀,血性的浪漫,把天空照彻如白昼,令人久久凝视……

童年是人生的黄金,酒浆是灵魂的黄金。二十年前,表哥去了法国留学,习惯了喝葡萄酒,却依然贪恋家乡高粱酒,每年回来都喝个一醉方休,走时不忘买几盒高粱饴,想家了就嚼几块。他说,味蕾从来不会欺骗人,身在异乡,才看到了内心深处发酵的乡愁,如饮老酒,酣畅淋漓。明黄色的糖纸,带有红色的标识,包裹着童年的时光,氤氲出最初的感动,软糯的糖块,嚼着嚼着,我的眼里溢出了泪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