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踏上临沂这片热土的瞬间,我心情格外激动。透过车窗,眼前闪现着宽广的高速公路、布满绿植的层层山峦、具有现代气派的高楼大厦、街道两旁整齐的居民楼,眼前的一切,让我觉得亲切、新鲜与美丽。 每天清晨,我脚踏共享单车,在路上使劲逛,使劲看。有时会坐在如风帆似的斜拉桥边栈道的椅子上,静静观看清澈的沂河,微风徐徐,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楼的倒影映在河面,在阳光下有节奏地晃呀晃,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岸边有三五成群的老年人打太极、散步或是悠闲地聊天。我和一位锻炼身体的中年男子聊临沂水系时,他很自豪地说:“我们临沂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有较大支流1035条,10公里以上河流就有300余条,尤其是建成的橡胶坝全长113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这条橡胶坝在发挥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时,拦水形成了1.6万亩的景观水面,成为沂蒙湖的一大景观,是本地人和外地游客游玩观光的好去处。”听着他的描述,我打心眼里为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感到高兴。 巍巍沂蒙山,绵绵沂水长。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浓重一笔,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在走访沂蒙红嫂的路上,处处能听到她们的感人事迹:当年,她们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抬担架、救伤员;她们用灵巧的手为部队摊煎饼、缝军衣、做军鞋;她们推着小车,和男人一样往前线送粮送水送弹药。 我们去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一路上,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因为在沂蒙革命老区,长眠着11万烈士,仅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在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62576人,其中临沂籍烈士3万多人。他们失去鲜活的生命,如今都已化作山脉,融入这片红土地里,如果他们在天有灵,看到沂蒙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沂蒙红嫂纪念馆”内。这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设置有红嫂主题展馆展区、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展区。主馆是在沂蒙红嫂明德英家的旧房子里改建的。抗日战争时期,明德英在危急时刻,冒着生命危险,用乳汁救治了两名奄奄一息的八路军小战士。馆内还展出了村民曾经用过的生活农具。当年,沂蒙红嫂就是用这样近似原始的工具,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正是她们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勇敢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孕育形成了伟大的沂蒙红嫂精神,书写出军民血肉相连共同奋战的辉煌篇章。我站在一幅画着红嫂用门板架桥的油画前,直击心灵的震撼让我久久难以平静。当年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即将打响时,我军一支千人突击队抄近路准备从汶河渡过,没有桥,怎么办?紧急关头,村民李桂芳得知此事后,在家中没有劳动力的情况下,她带领全村32名妇女把自家门板拆下来,抬到岸边,以身体为桥墩,在河里快速架起一座“门板桥”,确保了我军官兵快速奔赴战场,最终赢得胜利。 那年5月的夜晚,河水依然凉气袭人,河水漫在她们的腰部,厚重的门板压在她们柔软的肩膀上,门板上是扛着弹药箱、举着步枪快步前行的战士,红嫂们的目光坚毅从容。画面是静止的,战火硝烟仿佛就在眼前,我能想象到,那一刻,她们以顽强的毅力支撑如雨点般的脚步,肩膀上被磨出血泡,压出深深的伤痕。她们涌自心底的无穷动力,都来源于为了新中国成立敢于拼命的坚定信念。据纪念馆馆长介绍,当时,红嫂们在确保最后一名战士过桥后,双腿已麻木得失去知觉,有的人从此落下残疾,每逢阴雨天,腰部剧烈疼痛,但她们无怨无悔。 一幅幅再现革命战争年代感人的画面,一张张满头银发面容慈祥的红嫂照片,一件件珍存多年的旧物,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故事,一幕幕伟大的壮举,深深感动着我。 沂蒙红嫂的事迹在中国大地传颂至今,蒙山沂水可以作证,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源远流长,在新时代以不同方式进行新的传承。当代沂蒙红嫂朱呈镕20多年来走边关、上海岛,踏遍了祖国边疆的边陲哨所,总行程36万多公里,累计走访慰问部队600余次,被广大官兵誉为“最美兵妈妈”。我们在朱呈镕自筹资金建成的“红嫂文化博物馆”内,倾听她发自肺腑质朴无华的讲述,深切感受新时代新红嫂不忘初心,在传承沂蒙精神的拥军路上,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去往临沂乡村的途中,我想象着革命老区的前世与今生,那片土地倒下的是血肉之躯,挺直的是坚实的民族脊梁。山道弯弯,白云悠悠,在地处沂蒙山深处的村庄,我看到整洁有序的街道,路旁的鲜花绽放,空气中飘着迷人的花香,村民们居住的房屋大多为独门独院的两层小楼房。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一派田园风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沂水县泉庄镇,不足100平方公里,山崮星罗棋布,沂蒙共有72崮,这里就占了50多座,素有“沂蒙崮乡”之称。我们站在山崮最高处,环望四周,群崮起伏连绵,山花烂漫,满眼绿植,恰在此时,清澈如洗的蔚蓝色天空,缓缓飘来朵朵形态各异的云,有的如神仙眷侣缠绵缱绻携手前行,有的如挥舞长袖般潇洒漫步,有的如凤凰展翅般自由翱翔。 面对如此美景,我们情不自禁赞赏着,泉庄镇党委书记被我们的快乐情绪感染,高兴地说:“这些年,我们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让各村逐步建立绿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模式,打造了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沂蒙花开景区,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 我的内心释然了,这也是我多年来期望的沂蒙乡村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