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全国拔河之乡·临谭”拔河主题文学作品丨海洪涛:三族共闹元宵节

时间:2024-03-28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海洪涛 点击:

中国作家协会自1998年定点帮扶临潭县以来,发挥部门优势并结合临潭实际,从文化入题,围绕“文化育人、文学润心、扶志扶智”帮扶理念,先后组织六批共一百余位作家记者深入临潭采风创作,为临潭出版文学图书三十部,培养当地作家三百多名,极大推动了临潭文学事业发展,2020年临潭被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中国文学之乡”,2023年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特别是2019年开始,双方在作家出版社启动“中国作协定点帮扶临潭文学”书丛,每年五本,目前累计出版图书三十部,以文学的方式助力临潭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以助力文化精神动力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此次《走,扯绳走!——“全国拔河之乡·临谭”拔河主题文学作品集》的出版是中国作协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临潭县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该集分散文篇、自由诗篇、格律诗篇三个小辑,共计35万字,内容紧紧围绕“拔河”主题,宣传展示了临潭“万人拔河(扯绳)”国家级非遗文化、“冶力关杯”中国·国际拔河公开赛体育风采,进一步打响了“全国拔河之乡”品牌,是一次集中围绕拔河开展的当代文学书写,以文学的形式传承拔河文化,拓展了新时代文学的新空间,增进了文学和现实的联系,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实践场域。

现摘选其中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编者

《走,扯绳走!——“全国拔河之乡·临谭”拔河主题文学作品集》 作家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三族共闹元宵节

海洪涛

中国人(部分少数民族例外)自古就有“闹正月”、过元宵节的风俗。正月到来,不论是南方北方,也不论城市乡村,人们都怀着迎来新春的无限喜悦,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大闹正月,欢度元宵佳节。耍社火、踩高跷、放花、观灯、唱戏曲等形式,应有尽有。

古老的洮州——临潭县旧城(城关镇)却以更为独特的形式——扯绳来欢度元宵佳节,大闹正月十五,而且好几个民族一起积极参加。

关于扯绳的来历,笔者曾走访过数位广见博闻的老人,说法不尽相同。

古洮州是汉、回、藏杂居之地,三个民族向来友好相处。在清同治初年,因统治阶级的挑拨离间,使洮州汉、回、藏三族人民关系不睦,互相戒备,各据一方,枕戈待旦,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人人处在惊恐万状之中。据传当时洮州都司丁永安代协台职后,为了化解矛盾,加强三族团结,规定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晚,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只分上下两片来进行拔河比赛。以后年年如此,沿袭百余年之久。人们还对它赋予迷信色彩,说哪片取胜,哪片当年的庄稼不遭天旱雨打,必定丰收。这当然是鼓励人们积极参加拔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丰衣足食的善良愿望。

正月初,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各家在拜年恭贺、探亲访友时,就开始谈论将要到来的扯绳节。从热炕头到庭院里,从墙角落到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心情激动,热情高涨,滔滔不绝,谈论不止,到处充满了兴奋而热烈的空气,给恬静闲适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奇异的色彩,笼罩上了团结战斗的气氛。

正月十四这天午后,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绳摆放在上下两片指定的长长的西街上,人们把它称作两条“龙”。每条“龙”长约四百米。以街旁的西城门口为界,二“龙”的头在此临近相望,“龙”尾分别朝反方向伸向远方。“龙”头长十米左右,是用直径约六厘米多粗的钢丝拧成的,足有碗口粗,绳的两端再缠上若干圈麻绳,以便让参加比赛的人捉得很牢。

这一天,除了城里人外,还有四乡各村的汉、回、藏三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少,无须他人动员,从上午或中午就穿上节日盛装,男女青年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怀着欣喜激动的心情,来到西凤山下的旧城大街上。有些年逾古稀、终年足不出户的乡下老人,也要骑上牲口或坐上架子车,让儿孙拉着进城观光。

下午,山城的街上更加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各自不同的打扮,五颜六色的服装,在夕阳的余晖中光彩夺目,远远望去,大有绚丽斑斓的长“龙”蠕动之感,节日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郁。

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些孩童搀扶着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街道两旁商店的高台阶上,选择好地点,安放好凳子,老早坐下,等看扯绳。

夜幕降下,圆月东升。鞭炮声此起彼伏,疏密有致;摔炮、两响炮噼啪作响,频频欢爆;“电光炮”“满天星”腾空跃起,迸放异彩,如无数繁星悬挂在夜空。

成千上万的人们站在二“龙”两侧,摆成一条长蛇阵。人人摩拳擦掌,个个严阵以待。决战前夕,空气显得分外紧张,一场孕育已久的比赛将要开始。

“抓好绳,作好准备!”指挥者上下奔波,严肃地警告大家。人们立即用双手紧紧抓住“龙”。上下两队分别组织了数十名身强力壮、膀大腰圆、虎彪彪的年轻人去把握关键性的“龙”头。他们有的是裸露臂膀、彪悍英武的藏族青年,有的是头戴白色小圆帽、身穿白衬衣,青夹夹的精明伶俐的回族小伙子;有的是风度潇洒,充满青春活力的汉族后生。一个个站稳脚跟,鼓足劲头,雄赳赳,气昂昂,立等下令,进行拼搏。

两个分别是凹凸形的“龙”头套在一起,然后用直径约十厘米、长约一米的桦木棒串起来,二“龙”连到一起了。

“啪——”总指挥的号令枪响了,战斗开始了,惊天动地的轰响传来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现了。

“嘟嘟——”从远处传来激昂的进军号声。人们如上战场,使出浑身力量投入战斗。

“吭吭吭——吭吭吭!”这是双方战斗员在拼命拉扯时整齐而有节奏的、雄浑而有力的喊叫声。这声音粗犷狂放,威力无穷,大地为之颤动,人间为之沸腾,群山为之共鸣,明月为之惊叹。

“一二——加油!一二——加油!”这是双方各段的指挥员圆睁双目,奔波跳跃,用洪亮有力的声音竭力喊叫,拼命鼓动。

“嘘嘘嘘——嘘嘘嘘——”这是来自各段合着统一节拍,由孩子们自由组成的啦啦队的各种哨声。

各种音响交织在一起,谱成一支惊心动魄的交响曲,越过无垠旷野,划破茫茫苍穹,传向远方……

战斗进入相持阶段。被拉直绷紧了的僵硬的“龙”身动不了,巨大的声响暂停了。指挥者深感重任在肩,事关大局,非同小可,用十分紧张的心情和严肃的态度,如疯似狂地暴跳大喊:“稳住!压低!”人们把“龙”压得更低,拽得更紧,他们弯下腰,屏住气,汗流浃背,拼死回扯。手磨破了,不觉得疼;衣服裂口了,并不可惜。此刻,所有的人都忘记了节日的愉快,忘记了忧愁苦恼,只是一股劲儿地扯,全力以赴地拉。

这时候,登高望远的姑娘媳妇们,再也不忍袖手旁观,她们一反忸怩害羞的常态,刹那间变成巾帼英雄,在皎皎月光下投入战斗,奋力拉扯。那些离战地较远的叫卖者,也搁下小摊,加入战斗。一些观望的老幼病残者,虽无力战斗,却情不自禁地捏着把汗,提心吊胆,屏息鼓劲,比战斗员更显紧张。

这时候,人们全然不知战友姓甚名谁,来自何方,是藏,是回,是汉?三个民族的男女老少团结得如此紧密,配合得如此协调,步调是如此地一致,产生了一股坚无不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他们同呼吸,共战斗,心儿一起跳动,热血一起沸腾,劲往一起使用。他们怀着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不惜任何代价,一个劲儿地扯呀拉。这时只要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就是亲密战友,就是一家人。

僵局打破了,“龙”又蠕动了,震耳欲聋的喊叫声山洪般地暴发了……

就这样,长长的“龙”一时被拉上去,一时被扯下来;一时稳住,一时发出天崩地裂的呐喊,反复较量,局势多变,胜败难决,紧张无比。

最后取胜的一方,把“龙”拉过去约七八十米后,由专门指定的裁判员手持大锤,敲开木棒,二“龙”脱离,胜败已决,一局结束。又是一阵震撼大地的胜利者的狂欢声。

二、三局赛完后,月照中天,将近午夜。人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战地,踏着月光,论着胜败各自回家。

十五、十六的晚上,败队不气馁,胜队不骄傲,又十分友好地进行若干回合的大战,照样让山城沸腾,让大地轰鸣,让群山欢呼,让元宵佳节在团结紧张、和睦友好的气氛中度过,结束用民族大团结的友谊谱写出的雄壮凯歌的演奏。

【作者简介:海洪涛,回族,甘肃临潭人,曾任临潭县志办主任,《临潭县志》主编,临潭县文联副主席。出版《中国穆斯林三百历代名人歌》《中华历代名人歌》《天方大圣事迹歌》等著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砥砺问学 克己慎思

    袁昶(1846—1900),字爽秋,浙江桐庐人,晚清重臣,官至太常...

  • 鹿城盛开三角梅

    走出海南三亚凤凰机场出港口,我们齐整地把几个行李箱放在路...

  • 峄城榴花

    一 峄城是山东枣庄的一个区,以前叫峄县,位于枣庄市南部。在...

  • 假如贝加尔湖有耳朵

    一 月落时分,日出之前,站在萨满岩石最高处俯瞰冰封的贝加尔...

  • 佚名

    它们沉静地安住于历史的河床,默默支撑起两宋绘画的登峰造极...

  • 一种寻觅

    2024年1月中旬,一则“西藏墨脱刷新海拔最高金猫活动纪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