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

籍贯地就是故乡

时间:2023-05-18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武 歆 点击:

从小学到退休,我记不清填写过多少表格。一般情况下,紧随在“姓名”“性别”之后的便是“籍贯”。那时候遇到初次相识的朋友,不仅要问你是哪里人,还要询问籍贯在哪里。如今很少有人多此一举了,不过随着两鬓白发增多,如今的我却特别愿意“多此一举”,主动告诉别人,我的籍贯是山东。要是遇上山东人,讲得更详细,从“县”说到“镇”,再说到“村”。

近年来我经常于梦境中行走在山东宁津土地上,梦境的依托来自1980年陪同父亲还乡。当年我陪父亲在那个好像举手就能触摸到星星的小村庄待了七天,也在县城里走了一遭。四十多年前的片段记忆,早已变成星星点点的画面,无法连成一个整体,可又犹如火烙一样,每长一岁,深刻痕迹便会向下纵深一点。曾经无数次想要回去,又总是苦于那里已经没有亲人,经常寂寥地想,到了那里我去找谁呢?

某天黄昏时分,我在标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商代龙虎纹铜尊的周历上,写下了“去宁津”三个字,这才恍然发现“去宁津”这一天是正月二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填仓节”。在民间,只要这一天没过去,还算是“在年里”。在中国的广大乡村,人们依旧看重这个日子。填仓节中的“填”与“天”谐音,又称为“天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过去民间还有“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的说法,意味着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好日子。感觉“在年里”前往籍贯地,是一场终究无法躲过的亲情赴约。那一刻在我心里,籍贯地与出生地变得完全一样。就像史铁生在散文《老家》中讲述的:“常要在各种表格上填写籍贯,有时候我写北京,有时候写河北涿州,完全即兴。写北京,因为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大约死也不会死到别处去了。写涿州,则因为我从小被告知那是我的老家,我的父母及祖上若干辈人都曾在那儿生活。查词典,‘籍贯’一词的解释是:祖居或个人出生地——我的即兴碰巧不错。”

籍贯地就是故乡,相信这是所有上了年岁的人的内心定理。

杜甫曾有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我记得那个叫“时集村”的小村庄,夜晚萤火虫在院落里飞,还有各种小虫在鸣叫,在窗外高一声低一声。小村子静静的,只有偶尔的狗吠。好奇心驱使我蹬着梯子,爬上屋顶。村中没有路灯,但是因为有满天的星星,看上去弯曲的土路泛着白光,路面看得异常清楚。邻村因为没有通电,显得幽暗一些,但在星光下,房屋、小路同样清晰。

我是带着四十多年前的零散记忆,站在时集村村委会门口的。眼前是整洁干净的柏油路,道路两旁是商场、饭馆、邮局、银行、小超市,路两旁停着各种型号的小汽车,居民住宅楼是有着大都会风格的色调温暖明朗的砖楼。我跟当地老人聊天,讲起我当年的印象。他们操着与我父亲相同的腔调告诉我,那种乡村风貌早就远去了,但是村庄发生重大变化的节点,还是在最近十来年。别说我这个远离故土四十多年的人,快速变化让当地人都感到特别震惊。

陶渊明在他的《还旧居》中有这样的诗句:“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我站在时集村村委会的大院前,与《还旧居》的古人心境颇有相似之处。但仔细一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我的心中没有忧伤、悲怆,更多的是感怀、抒怀。

当年在时集村的七天里,离开家乡四十年的父亲,和姑姑、姑父还有其他亲属,盘腿坐在炕头上说呀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我因为第一次来到乡村,无论看到什么都特别兴奋,像小鼠一样到处乱窜;父亲则是不断感慨,唇边挂着无数的感叹词。那时候,中国社会已经在拨乱反正的进程中,社会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奋进,但是中国的广大乡村,还是处于贫穷阶段。虽然我在四十多年前的故乡之行,没有李白《少年行》中“银鞍白马度春风”的洒脱无羁,但是山东乡下的大枣、花生、葵花子,还有刚从磨坊中端出来的芝麻酱、香油、玉米面,让来自大城市但口中乏味的我每天都处在新鲜和激动之中。

普鲁斯特曾经说:“美好的,哪怕是痛苦的回忆,则保证了一个人照样活上两辈子。如果回忆变成了一部书,那就是永恒的回忆。”而我真是没有些微痛苦和忧伤,有的只是当下感慨与往事追溯。

写作者的故乡之行,必然会与阅读、写作充满紧密关联,这样的关联是不由分说的精神畅想。纵观中国历代文人,无不在“故乡”两个字上留下许多让人感怀的笔墨,比如因为书写故乡湘西而在文学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沈从文。北大教授吴晓东对沈从文《边城》的解读极为精准:“利用自己的湘西经验和记忆,大都具有一个回溯性的叙事结构,也反映了一个独孤的‘北漂’对故乡和亲友的追忆和眷恋。”的确如此,《边城》饱含所有还乡者的悠远情绪,如开篇所描绘的场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还有小城的街景白描:“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小饭店门前的长案上,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这样的抒写,也验证了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所强调的,即沈从文自创的一种“牧歌式文体”,他认为“沈从文的文体和他的‘田园视景’是整体的,不可划分的”。

双脚踏在故乡土地上,舒缓地回忆文学史上的名著名篇,是一次还乡的精神梳理,也会加深对故乡的深刻理解。

四十多年前的还乡,我和父亲在姑姑、姑父的陪伴下去过宁津县城,至于为何去县城,具体原因记不得了。只记得从村子里坐马车走了很长时间,还记得姑姑和姑父穿着黑色的袄、黑色的裤。身体欠佳的姑姑戴着黑色的帽子,裤腿也扎起来,脚下一双黑色的布鞋。关于宁津县城的记忆,只有关于县城中心的文化馆的。当时文化馆外面挂着李小龙的电影招贴画,录像厅整日播放港台武打剧。文化馆是少男少女们欢聚的地方,也是县城晚上灯光最亮丽最繁华的地方。

如今的县城分为两部分:老城和新城。一条南北方向的“正阳道”,将老城与新城无缝衔接在一起。这里像中国当下所有的县城一样,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形容词“繁华”“高楼”“整洁”“气派”,还可以使用一些词组,“城乡一体化”“旧貌变新颜”等等。没有丝毫夸张,某个角度的街景,与我生活居住的天津某个商业繁华区也没有多少区别。过去从村子到县城要走很长时间,如今驾驶汽车只需二十分钟。

我站在那条叫“福宁大街”的十字路口边道上,看着眼前那幢有着圆形弧顶的建筑。当年县城夜晚唯一亮灯的建筑文化馆,现在是一座中型商场。我应该感谢它,没有它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关于故乡的“记忆扶手”。

通过房屋留下的岁月记忆,是回忆故乡的有效载体。因为它来得直接,来得无可阻挡。当然最好的回忆,还是来自人的记忆。在故乡,与人的亲密接触,要有来自民间的烟火气。乡音乡情乡念发出的地方,不在高雅静默的高堂,也不会在玻璃幕墙的大厦,而是在拥挤狭窄的菜市场,在喧闹的小酒馆,在百姓散步遛弯的河边。

看着老城中心广场内唱歌、跳舞、下棋、打扑克牌的人们,与散步的老妪聊天才得知,原来这片热闹的广场,过去是面积巨大的臭水沟。我问老妪是何时改造的,老妪说了年代。很容易推算,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举动,而最近十年,又经过不断改造、修整,如今已经变成百姓散步遛弯休闲的好地方。这个城区广场,与我平日在天津散步遛弯的地方,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城乡一体化”“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在中国乡镇的角角落落都有了具体表现。

关于故乡的感情,永远呈现两个极端:一边,无比阔大;一边,微小具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籍贯地就是故乡

    一 从小学到退休,我记不清填写过多少表格。一般情况下,紧随...

  • 天高秋月明

    一 虽已过了霜降,到了深秋,但山色依然苍翠葱郁。山坡上茂林...

  • 说老话儿的人

    我从小喜欢听老年人聊天,主要是听老话儿。清明前日梦到与几...

  • 北京味道

    我国有八大菜系之说,分别是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

  • 安溪寻茶

    出了厦门高崎机场,就直接奔向安溪。沿途一堆堆、一朵朵、一...

  • 修鞋匠

    小区对面的空地,不知何时安上了健身器材,花花绿绿的,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