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故乡,夏日景色迷人——绿草茵茵,万木葱茏,稻花飘香,百鸟啼鸣。正值“双抢”季节,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白天烈日炙烤大地,可以清楚地看见地上不断升腾的热浪;有时一丝风儿也没有,人仿佛生活在蒸笼里,闷热难耐。庄稼和小草也打不起精神。只有知了和青蛙、水鸟在不知疲倦地欢唱。正午时分,还在地里锄草的人们,脑袋被烤得有些发晕,汗湿的衣服沾在背上,滋味很不好受。但即便这样,人们也不能放下手中活计,因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家乡夏季农作物品种繁多,水稻、花生、红薯、芝麻、棉花、黄豆、绿豆、玉米、高粱……必须及时干的事情很多,播种、施肥、剪枝、除草、喷药、灌溉、收割……人们每天忙得晕头转向。 夏季天气变幻莫测,就像小孩的脸——刚才还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突然就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顷刻,天空像被戳漏了一样,大雨倾盆,一泻千里。正在地里干活的乡亲无法就近躲避,顿时被浇成了落汤鸡。 雷电是夏日的不速之客,人和牲畜最惧怕被雷电击中。有一天,暴风骤雨,我吃力地打着雨伞急匆匆往学校赶,走在庄稼地之间的羊肠小道上。突然,右方一道刺眼的闪电划过,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一个惊天大雷在我右边数十米处的一棵桐油树旁炸响,地上被炸出了一个大坑,烟雾腾空而起,我感到了大地的强烈震颤……我被吓得浑身哆嗦,魂飞魄散……至今想起还心有余悸! 当然,故乡的夏天也有温馨的一面:萤火虫在夜空里飞来飞去,像一颗颗流动的星星,眨着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淘气的小伙伴们一个个拿着玻璃瓶子,到一望无际的稻田边,先摘几片碧绿的水稻嫩叶放在瓶里,然后四下寻找闪闪发光的萤火虫;双手拱起轻轻追打萤火虫,捉住后,小心翼翼装进瓶子里……眼见瓶子里萤火虫逐渐多起来,亮亮的,快乐极了。蹦蹦跳跳地拿回家,甭提多浪漫了! 不时有人因为逮青蛙而被蛇咬伤,附近村庄一女青年因此险些丧命。我参军后曾斗胆给《人民日报》写过一封读者来信,反映家乡存在捕杀青蛙的问题,后被转寄所在省原农牧渔业厅,他们及时给我回信,一再赞扬我对家乡的关心,并表示一定下大力整治。能为家乡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欣慰! 夏天,太阳经常好像发怒一样,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防暑降温。我最喜欢吃冰棍和自家种植的打瓜(类似西瓜,主要收获它的小黑籽,晒干炒熟吃,口感好,很香。我曾经在北京市场上见过买过)。通常是小货郎骑着自行车,后座上放一只大大的木箱,箱子里面用厚厚的棉布覆盖,防止冰棍被太阳烤化。“卖香蕉冰棍喽,卖绿豆冰棍喽……”走村串户的叫卖声听着就馋人。但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一般舍不得买冰棍。有一天,实在馋极了,我们三兄弟忍不住买了一根香蕉冰棍,怕它融化掉落于地,不敢长时间拿在手中,而是放入一个搪瓷茶杯中,兄弟仨轮流,你舔一口他含一下,好不畅快!最后,冰棍融化的水渗到搪瓷茶杯的底部,我们把舌头伸得老长,舔了又舔,一滴也不允许浪费。 我们还发明了一种打瓜新吃法,将洁白如玉或金光灿灿的打瓜瓤用勺子舀到大陶瓷碗里,撒上些白糖腌制一下,然后再吃。哇,甜透心窝。 偶然听说镇冰棍厂卖冰棍水,便宜,划算,我们步行十多里,买一碗冰棍水,迫不及待地,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饮而尽,那叫一个痛快! 堂哥说白糖和冰糖消暑效果好,还告诉我一个喝糖水的好办法,那就是将白糖或冰糖放入茶叶杯里冲泡,可以反复多次添水饮用,而且每次都甜爽!我尝试了几次,确实。 那时农民家大都没有电扇,为了晚上睡个凉爽觉、囫囵觉,大人会吩咐孩子们,傍晚时将竹床抬到池塘坝上,支上蚊帐。有的小伙伴为了抢占一个好位置,不等太阳落山早早就把竹床抬出来了,等疲惫劳作一天的大人回家吃完晚饭来此乘凉。也许因为靠水边,热气被水吸收了很大一部分的缘故吧,池塘坝上确实比家里凉快许多。我们望着满天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偶尔还看见几颗一闪而过的流星,逐步进入甜美梦乡……第二天,大人们天蒙蒙亮就急忙忙下地干活去了,我们这些小家伙继续做着美梦,直到太阳晒屁股了才懒洋洋地起床。 每到夏季,我就会想起故乡夏天里的美好,那是我们天真无邪的童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