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索面汤是舌尖上缱绻不已的温暖与快慰,盘在碗里的索面,绵长又香滑,鲜美的汤汁直抵肠胃,惬意而通透。若加上菜油姜和黄酒两款利器,便是如虎添翼。 我家乡台州海边产妇坐月子就是吃这种索面汤,俗称月子面。食时一股股暖流行走于生命的脉络,汇聚成修复身体的磅礴力量。产妇吃得眼开眉展、风卷残云。吃得把30天的月子延长到42天。有条件的,留着月嫂,吃它三个月的月子面——午时吃,五更吃,人与面有了“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的默契。吃出面如满月,皎洁明净,吃出山肴海错滋养人的精彩,也吃出添丁人家的体面。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记载:“一腊之后,方可少进醇酒并些小盐味。”此“一腊”为七天,就是说一周之内产妇要清淡饮食,一周后方可少许进酒。但我家乡女子有自己独特的地缘性格,大多豪迈不羁。产妇从医院回到自己家,一般为产后三四天,面对月嫂端上盛在大海碗里的月子面,胃底如被腾空收割后装进一头饥饿的小野兽,食欲大增,不拘于“一腊”之说。基于平日烹制鱼鲜,多醺酒去腥,用黄酒清炖的食材也不少食用。就流星赶月般拎起酒壶,往面汤里倒,大有“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的自在。琥珀色的黄酒与月子面汤碰撞,激荡出鲜味的锐气,细腻如银丝的索面,在黄酒的淋漓下更加温润,富有筋道,筷子一提,根根丝滑出挑,灵动飘逸,不会成坨。家乡少妇回忆坐月子时光,会骄傲地说当年我吃了几坛老酒,而不是用“喝”,因为它们融入一碗碗月子面和其他月子餐里。 与月子面一同端上来的那缸菜油姜,有人说它是月子面的灵魂食材,我很认同。给产妇吃的菜油姜制作精细,买新鲜的老生姜,洗净后晾干表皮水分,再剁成姜末,均匀细碎如小米粒,这道工序一定要手工操作,姜汁才不会流失。用古法压榨的头道菜籽油,色泽橙黄透亮,在大铁锅里炆出醇厚香气,再倒入姜末继续文火熬。油香、姜香相互渗透,直至姜末由姜黄变成橄榄黄,离焦黄还差几分,酥脆又饱含香辣的汁液才是上乘。这一过程乡人称之为“段菜油姜”。把菜油姜段好盛在一个个小陶缸里,怀揣虔诚的心意,让它们静置些日子消散火气,沉静香气。待产妇掀开缸盖,香气扑鼻的那一阵欢喜。 菜油姜在面汤上下翻拌均匀时,汤面会迅速漾开一层娇艳的鸡油黄,如“弘治娇黄”釉面的明丽动人。菜油姜的浓香和辛辣使索面汤的意境得以升华,加上已先声夺人的黄酒,月子面如荡漾在舌尖上的秋千,让你味蕾澎湃,也让你味蕾沦陷。趁热喝汤、嗦面、吃浇头,须臾间一碗索面汤落肚,酣畅淋漓。 月子面层层分明,错落有致,浇头众星捧月般烘托一弯明月的索面。若把海边人家的月子面抽丝剥茧,斑斓可观的浇头难以枚举,有早已备好的香菇、黄花菜、鱼鲞等干货,有时令蔬菜,不乏鸡鸭肉蛋,还有得天独厚的滩涂小海鲜,弹涂鱼、望潮、蛤蜊、虾兵蟹将轮番登场,更有裹挟着浪花的海鱼、家乡非遗工艺老底子鱼面、鱼饼、鱼皮馄饨。一碗碗月子面端的是八仙过海、九衢三市,有水陆毕现的风光,常呈现七彩之色,极像《武林旧事》中南宋宫廷后苑制作的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江南索面也叫垂面、线面、纱面、素面、面干,是用精细小麦粉加盐后经过和面、揉面、缠面、熟面、拉面、晾面等工序,在晾晒到九成干时,将其盘成八字形,如少妇挽在脑后的八字髻,温婉内敛。民间俗语已尽显它的美好:一碗索面百般情,千载流传到如今。吉祥美食斯为首,个中滋味实无穷。 产妇生产后半个月左右,娘家人和亲朋好友就陆续过来送月子,俗语称“送庚”,以前送庚的礼品有鸡鸭、蛋和小儿衣物等,但绝对少不了索面,一把把索面或码在箩筐里,或码在月子篮里,上面贴一张醒目红纸,或系上红丝线,代表着长长久久的祝福。 一般来说,到人家家里做客,见主人要准备待客饮食,总是客气地推辞。但“送庚”的不一样,“送庚”的女人十分期待吃一碗月子面,还会提前打招呼,直说准备哪一天过来吃索面汤。主要想逮住机会过过瘾,当然吃寓意吉祥多福的索面,也讨个好彩头。月嫂两个锅齐开火,一锅滚水烫面,捞起沥水浸入另一锅做好的浇头汤里,如红酒需倒入器皿里醒一下,索面也在浓汤里醒味片刻,乡人称“面干卯汤”,再倒入点心碗中,上面铺金灿灿的蛋饼。看着致命诱惑的菜油姜和老酒就在眼前,过来人眼睛传递出的是:这心尖上的美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