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入姑苏,满眼江南;未入盘门,已开心门。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描绘了盘门的热闹盛况:“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盘门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水陆并联城门,水门与陆门齐心协力,守护着古老而年轻的苏州城。 而托起水门的巨大力量,是大运河的杰作。“百里官河一棹通,力排群议仰宸衷”,这是明人倪岳所写《观新修运河赠总戎平江陈公其一》中的首联。“平江”是苏州的古称。“百里官河”,当指大运河平江段,比现在的苏州段略长;“一棹通”,道出了运河通航之后为水运带来的巨大便利,大运河的重要作用跃然纸上。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长80多公里,它滋养了苏州城2500多年的历史,更养育了苏州世世代代的人民。 从觅渡桥码头乘船,到白居易码头弃舟登岸,沿途会经过觅渡桥、吴门桥、姑胥桥、干将桥等著名桥圯,和觅渡揽月、桂花公园古城墙、鸿生火柴厂旧址、林则徐禁烟处、吴中四才子、万人码头等知名景点。每座桥背后都蛰伏着故事,每个景点都诉说着一段历史。苏州,就是这么被岁月宠爱着。 船从万人码头缓缓经过,水轻轻舔舐着岸边,仿佛在温柔地擦拭岁月的旧痕。船下是流动的运河水,船的上空是流动的袅袅白云,船便成为打捞诗情、追逐古旧时光的媒介。运河里有自由游弋的鱼虾,岸边有细细打理羽毛的白鹭灰鹭,还有乾隆年间铺就的专供纤夫行走的石板路,但那些辛劳的身影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悠闲从容的步履。 船在第二次大拐弯时,右手边便能看到盘门。原来,在运河船上远观盘门和登上盘门观赏竟有如此大的差别。水门如一张巨口,似乎要对我说些什么哲理。蓦地觉得,滟滟水波里、茫茫历史中,盘门静立不动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人类智慧的走向和光阴留下的深痕。 盘门是苏州古城的标志之一,古称蟠门。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是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修,与其余七门如阊门、姑胥门、蛇门等合称为吴国“阖闾大城”八门。之所以称为蟠门,是因为城门上曾悬有木刻的蟠龙,以震慑越国。 后来蟠门改为盘门,符合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的意境。“水陆相半”,意思就是水门与陆门的江湖地位和重要性各占一半,平分秋色。 忽然想起口齿伶俐的导游的话:“苏州运河有四多……第四多是,运河里手机、照相机多。”因运河景致太美,乘画舫游运河时,游客会情不自禁掏出手机、照相机,将之伸出舷窗外拍照,任性之间,一些手机、照相机便失控落入水中。于是,我的心仿佛幻化为水底的手机或照相机,如果真有性灵,因主人的粗心与陶醉而坠入运河的怀抱,它们会是怎样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