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

我小舅

时间:2023-12-02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连 谏 点击:

小舅是我母亲四叔的儿子。

我姥爷兄弟四个,年龄相差不大,在那个陈旧而饥饿的年代,肩并肩、如狼似虎地成长起来,一个家庭,人丁兴旺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只是,我的姥爷们太穷了。据我母亲说,我姥爷的父母是带着四个儿子逃荒逃到我们村的,人虽穷,但心气高,立志要买房置地让街坊四邻瞧得起。勤俭持家到恨不能口里不吃、腚里不拉的程度,老两口在穷苦中去世,把节俭到悭吝的习性,完美地传给了儿子。

为了尽快过上好日子,我的四个姥爷起早贪黑,只要有工钱,让他们去电闪雷鸣里捉雷公都干,为了省钱,不舍得娶亲,因为下聘礼、办婚事都要耗钱……置下几亩薄田后,我的姥爷们并不松懈,为置更多的田而战天斗地,直到我最小的姥爷也过了而立之年。旁人就奚落他们,四条光棍,拼死拼活地干了攒给谁?他们才如大梦初醒,四处托媒说亲。所以,虽然我的姥爷们身强力壮,却因为娶亲太晚,下一代人丁并不兴旺。弟兄四个拼了老命才生出三个儿子,我的小舅是其中之一,排行老三。

解放前,因为一段不能言说的个人原因,我的四姥爷只身一人闯青岛,在铁路段干“老搬”(青岛土话,指搬运工),多年以后,才把抛在老家的四姥姥接到青岛,小舅才得以出生。

基于写作者的八卦本能,对四姥爷那段不能言说的历史,我很想知道,却没人肯说,哪怕我费上挤牙膏的力量,也挤不出来。随着老人们的陆续故去,这件事成了悬案,挂在岁月的边缘,偶尔想起,就胡乱猜一会儿。我八九岁的时候,四姥爷去世,回故土安葬,葬礼过程,我依稀记得,已成年的小舅抱着四姥爷的骨灰盒走在队伍前面,披麻戴孝的女眷一路恸哭,每走几步就喊一嗓子:爷,上西南啊。

上世纪50年代末,山东乡下穷苦难挨,姥姥带着我的母亲和我的舅舅,跟随她的另一任丈夫逃荒去东北。我好奇他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东北怎么生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难道在荒山野岭开荒?

母亲说不是,是当地政府把他们分到当地居民家借住,给间屋,给点粮食。因为这,我对东北人民肃然起敬,饥馑年间啊,顾自己都顾不过来,能这样善待灾民很不容易。但我母亲他们没在东北待下去,因为我姥姥水土不服得差点儿丢掉性命,不得不回来。因为种种原因,逃荒到东北却待不下去的人很多,都没钱买返程票,最后由政府统一组织遣返,一路辗转,先是坐火车到大连,再从大连坐船到青岛,从青岛坐火车回高密。

因为四姥爷,我母亲他们在青岛下火车后小住了几天。母亲说四姥爷去码头接他们,舅舅还很小,四姥爷一手抱着他,一手牵着母亲,对姥姥和她的后任丈夫看都不看,到家就看到了刚出生不久的小舅。

小时候,我对小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结婚,带着漂亮的小舅母回老家。小舅须发浓密,留着鲁迅款小胡子,又高又壮,是典型的山东大汉模样,嗓门也又高又亮,若是板着脸站在那儿,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但他偏偏爱笑,一笑起来就天真烂漫的,像大号顽童。小舅母的嗓门也很高,在女子以温柔贤淑为美德的齐鲁大地,这可算不上什么优点。事实上,小舅母非常善良,她的嗓门大,是职业使然。小舅母是纺织工人,纺织车间噪音很大,同事之间交流,必须把嗓门提到最高。

小舅是传统的山东男人,有一些大男子主义,难免因为声高声低和小舅母拌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我小时候对小舅的印象很零星,大多和钙奶饼干以及高粱饴有关系,因为这是青岛特产,是小舅回老家探亲时必带的。

第一次对小舅有了专门而深刻的印象,是我十七岁的时候。我到了青岛,住在远房亲戚家,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集中读书、画画,过了一年无法准确言说自己身份的生活,内心是苦恼的,精神压力也很大,体重只有八十斤左右,常常想哭,却又无处可哭,寄人篱下么,难免要看人脸色,虽然我可以随时回高密,但我不能,因为一旦回去,我就回不来了,留在青岛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眼下虽苦一些,但总能熬过去。那段时间,我就是吞咽着这样的自我安慰熬日子的。虽然小舅在青岛,但我从未想过去找他,毕竟,除了他是母亲的堂弟这个身份,我和他并不熟,也没有任何的情感交融,所以,小舅对我来说,只是一门我所知道的远房亲戚而已,和走在街上的陌生人并无区别。

直到有一天,远房亲戚慌里慌张地跑回家(远房亲戚的单位离家只有二百米),一脸严肃地说有人找。远房亲戚的表情,我至今记得,严肃、紧张、警惕以及责怪,好像我的存在,给她招来了上门打家劫舍的家伙。她说找我的人就在外面,让我去看看,认不认识这个人。

那是个秋天,嘉峪关路上的法国梧桐呈橘皮色,暖烘烘地笼罩着整条街。我看见了小舅,他穿一身蓝色夹克式港务局工装,推着他的大金鹿牌自行车,望着我咧嘴无声地笑着,好像刚刚烤好了叫花鸡的周伯通。

我局促地喊了声“小舅”,你怎么来了?小舅把自行车支好,说我来看看你,问我在这边住得怎么样。我不甚明了小舅来的初衷,就敷衍说挺好的。小舅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我,问我是不是在减肥。我一时语塞,泪在眼眶里打了个转,差点滚出来。

那次见面,并没有太多亲昵,小舅到远房亲戚家坐了一会儿,跟远房亲戚寒暄了一会儿,聊了聊我的现状以及未来,也没在家吃饭,给我留下了单位电话和家庭地址就走了。后来我才知道,因当初我来青岛,父亲就极力反对,拗不过我才放行,他不放心,写信给青岛的小舅,小舅就找周末过来看我了。

后来,小舅又来看过我几次,每次都是看看就走,绝不给远房亲戚添半点麻烦。一年后,我去一家部队疗养院工作,周末会转乘两次公交车去北山二路的小舅家玩。

北山二路所在是一片平房区,俗称海云庵,古老而又热闹,小巷纵横交错,巷名都深有古意,比如说乌衣巷、半辟巷、居仁巷等等,但巷子都特别窄,窄到人站巷中,平伸胳膊,指尖就能触到巷两侧人家的窗台。饶是这样窄的巷子,各家窗下还垒着鸡窝、煤屋子,让巷子变得更加逼仄,逼仄到推自行车进巷都需要技术。

小舅家共四口人,住三间屋子,进门是厨房的这间比较小,大约半间屋的样子,东西各有一间屋,东间住着四姥姥和表弟蒙蒙,西间是小舅两口子的卧室,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小舅两口子个儿高,他们的床是加长的。

四姥姥的卧室还充当着客厅的功能,加宽大床充当着沙发的使命,有时,玩到很晚,怕我走夜路不安全,我就睡在四姥姥床上。

人和人之间,是有气场的,每次去小舅家,都有种到家的踏实感,这,于漂在异乡的我,很重要,只是我从未在人前说起过,每当内心苦闷,或是被生活虐了,我都会去小舅家,什么也不说,没事人一样坐在四姥姥床上说说笑笑,听小舅没完没了地夸我。在小舅嘴里,我就是天底下最漂亮、最有气质……各方面都好到无敌的女孩子,他夸我夸得毫不吝啬,以至于连我自己都要信了,然后,在四姥姥床上心满意足地睡一觉,第二天满血复活,投入生活的战场。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小舅一家是我这个在异乡漂泊的人精神上的大后方,每每行到水穷处,就想一想小舅,在心里跟自己说,没事的,有小舅呢。那种感觉就像是哪怕因为自己的倔强,会像一块坚硬的骨头一样被这座城市吐出去,也有小舅接着我。

上世纪90年代前后,通讯不发达,没手机,也没传呼机,连座机电话都是权贵象征,所以,没特别急的事,没人打电话。但小舅会给我打电话。小舅的电话内容,永远一个字:吃。让我下班去他家吃饭,多数是喊我去吃逛鱼。小舅热爱垂钓,用汽车的内轮胎做了条橡皮筏子,工余无事,就划到海里去钓逛鱼。据说,逛鱼很傻,一会儿就能钓一盆,做出来的鱼汤像牛奶一样雪白浓稠,简直鲜掉眉毛的好吃呀。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吃逛鱼上瘾,连去几次没吃到逛鱼,就问小舅什么时候去钓逛鱼。小舅有些生气,说:你这个梨梨!到十月海里就冷了,你小舅母都不舍得支使我去钓逛鱼,你支使我去钓逛鱼!搞得我很不好意思,但小舅言语里的亲近,我是能听出来的,在他心目中,我这个外甥女应该比舅母还心疼他才对,但我没有,所以他生气了。

直到很多年以后的一个十月,我去西海参加帆船比赛,恰逢那天水上没风,我又不懂操作,只能停在原地等救援,水里的寒气透过帆船底部直逼人身,像冰凉的巨手,把人攥住了往寒气里拖,我终于明白了小舅为什么生气。

小舅虽然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但他爱做饭。有次他打电话让我去吃虾仁饺子,一进门,看见小舅蹲在地板上,一边用力地捣着蒜臼子,一边兴致勃勃地跟我说,捣的是剥虾仁剥下的虾头,捣一捣,用纱布兜着挤出虾脑做成虾脑酱,配面条,是绝世美味。

小舅家的饭菜虽然家常,但口味都很棒,我又是个馋嘴的人,所以,有时候不用小舅打电话喊,我也会自己去,且每次都能碰上好吃的,四姥姥和小舅就说我是个有福的人,理由是只有有福的人才能踩着人家吃好吃的点儿不约而至。这话毫无根据,很唯心,但对漂在青岛苦着的我,却是一针飘渺的安慰剂,好像告诉我,不要气馁,你好日子在后头呢,坚定了我在这座城市熬下去的决心。

其实,小舅家的所谓好吃的,也就是饺子、馄饨、炖逛鱼啥的。

我身为女孩子,一个人漂在青岛,小舅总怕会有歹人欺负我,跟我说:谁欺负你,你告诉我,我弄死他!让我跟别人说他们家就是我的亲姥姥家,他是我亲舅舅,这样,意味着我在青岛有妥实可靠的亲人,别人想欺负我时,要掂量掂量。

敲字到这里,我眼眶湿了。只有身处过我那种境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样的暖,是多么的透魂彻骨。之后很多年,我把小舅和四姥姥家,都说成我姥姥家。确实有作用。

后来,我从疗养院辞职,不能再住部队宿舍了。小舅母在娘家所在的城中村,帮我租了一间厢房,并垫上了房租(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每月一百多块工资不算低了,但都被我买了书和磁带,完全不懂攒钱),后来我把钱还给小舅和小舅母了,但这情分,我会念一辈子。

小舅脾气火爆,但从没跟我发过火。在小舅眼里,我这个外甥女,好得不得了,要才华有才华,要气质有气质,要模样有模样,他夸我时,一副我家筐里绝对没烂杏的表情,让我感动。虽然我们的血缘不是那么近,但小舅对我的姿态,完全是拿我当亲人待的。

记得一次去小舅家,小舅母说有次她回娘家,老远看见我在街上的背影,就寻思这是谁家孩子,怎么看着眼熟?小舅马上打断她,说小舅母真能想,还谁家孩子?盐滩村能出息出个咱梨梨这样的大嫚?这气质!打眼一看就不是盐滩村的!

这事,我至今记得,一是小舅满足了我一个女孩子被人夸的虚荣,二是觉得我是小舅的亲人。于我这样一个家在外地,没户口,也完全看不见未来的漂泊之人,被人当成亲人,是刻骨铭心的温暖。

再后来,四姥姥年龄大了,做梦都想住楼房,为了满足她的心愿,港务局分房子,小舅把北山二路的平房交上去,在水清沟分到一套一楼的三居室,前面带个院子,很适合老年人居住。

四姥姥八十多岁后,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发展得越来越严重,身体强健,但神志混乱,经常闯祸,便溺在衣服里,完全没有知觉,且拒绝脱下换洗,每天单是为了哄她脱下脏衣服换洗,都要斗智斗勇数次,再后来,小舅母的母亲也衰老得失能了,小舅便接过来,两个老人一起照顾。

四姥姥得阿尔茨海默症五年后去世,小舅的岳母也去世了,小舅内退,他身体好,闲不住,去公司补差。按说,他和小舅母可就此过上平和顺意的人生了。却没有,小舅也突然患病,去北京,也没治好,但他总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好,没问题。我也觉得他不会有问题,住院治疗调养一段时间就好了。有天中午,他在医院还给大舅打电话,说他快好了,下午不用去看他了。

结果,下午他就走了。像开玩笑一样,闭上眼就走了,这让我难过了好几年。

小舅走后,原本性格开朗的小舅母,患上了抑郁症,总猜疑邻居偷她东西,和邻居闹得不好,表弟不得不另购房搬走,小舅母独居时,意外心梗去世了。就此,我在青岛最亲的亲人走了,我时常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时候我就看看天,觉得老天不公平,他们还那么年轻。

前几天,去菜市场买菜,迎面走来一个中年男人,体态和模样跟小舅特别像,我愣愣地看着他走到我面前,和我擦肩而过。我转过身去,专注地看着他消失在街的拐角。那些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亲人啊,他们是匍匐在心脏上的沙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刷刷地洒落成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烟台两题

    磁山 磁山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境。我们住进磁山山脚下温泉小镇宾...

  • 那必定是个“书香社会”

    在一个城市里,买新书要去书店,找旧书要去旧书市场。许多书...

  • 崇义之地

    阳岭 江西崇义县城往东偏南一箭之地,有群山,齐云接天,排峰...

  • 离石三章

    走进一座城 从汾阳到离石,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这是我们“...

  • 毕竟还有诗篇

    立冬过后,新春仿佛到了眼前。人们感受到节候的变换,不免惊...

  • 古树·古村·古祠堂

    自高考恢复考上大学,我就离开了故土江西宜春,在南昌及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