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yueduwen.com
当前位置: 悦读文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春节散记

时间:2024-02-02来源:悦读文网 作者:胡世宗 点击:

“春节”,在每一个同胞、每一个战友心里,都是无比亲切和温馨的。至今,我仍深深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在连队过大年的情形:以班为单位包饺子,卸下门板,在门板上铺开报纸,把饺子抬到连队伙房,一个班一个班地排队下锅;炊事班班长威风凛凛地站在锅台上,用亮闪闪的大铁锨在锅里轻轻地搅动……那个年代虽然没有各种现代化厨具,却有足足满满的年味儿。

我曾两次重走红军长征路,查阅了许多资料,访问了不少老红军。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了解到,我们的前辈在长征路上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过春节的。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于1935年2月3日除夕之夜,在寒风细雨中跋涉了30多公里山路,在泥泞的远征中辞了旧岁、迎了新年。中央纵队一渡赤水后,在除夕之夜抵达四川省叙永县城南79公里处的石厢子时,把之前在土城筹集的食物,先分一部分给当地穷苦乡亲,然后再根据需求分配给红军官兵。毛泽东同志比其他人多分得一份辣椒,却把自己那一碗难得的腊肉送给了伤员。穷苦群众和红军在坝子上过春节,吃了一顿开心的年夜饭。在漫漫长途跋涉中,更多的红军指战员根本没有过年的概念。

我曾听志愿军老兵讲过,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是怎么度过3个春节的。

1951年2月6日,是志愿军在朝鲜迎来的第一个春节。紧迫的战局,根本不允许官兵过节。一把炒面一把雪,每一个人都舍生忘死地战斗在艰苦卓绝的战场。

1952年1月27日,是志愿军在朝鲜过的第二个春节。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用心险恶地对中朝军民实施了“细菌战”。“细菌就是敌人,防疫就是战斗。”“消灭一只苍蝇、一只老鼠就是消灭一个美国鬼子!”这个春节,志愿军许多部队指战员都是在抵御“细菌战”的严峻情势下度过的。

1953年2月14日,是志愿军在朝鲜过的第三个春节。有的志愿军老兵回忆说:“除夕夜,我们坐在抢修铁路的工地上,看志愿军高炮部队打美军的飞机。当敌机飞过来,想要轰炸我们刚刚修起的清川江大桥时,部队顿时齐开探照灯,一条条灯柱闪来闪去,捕捉每一架敌机。高炮群这时一起开火,打得敌机倒栽葱。”为了让大家在除夕夜吃上大米饭和猪肉炖粉条,有一个连队炊事班全班人员都在伙房忙乎。突然遭到敌机偷袭,炊事班的战士们几乎全部牺牲。虽然紧急组建了新的炊事班,官兵们如愿在除夕夜吃到了大米饭和猪肉炖粉条,但大家知道,这是炊事班的战友们用自己的生命给大家换来的。那个除夕之夜,连队的干部战士是含着热泪吃完这顿年夜饭的。

这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战火中的异国他乡过春节的真实情形。

在祖国的北方,过春节要吃饺子。南方人过大年不一定吃饺子。这让我想起一个过年吃饺子的温馨故事——来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做推土机手的湖南青年雷锋,在寒冷的北方过的第一个春节,是在师傅李长文家吃的饺子。

除夕之夜,李师傅把雷锋和他的几个老乡,请到自己的家里。雷锋把一张卷着的年画《年年有余》交到师傅手中。屋小人多,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李师傅的儿子那年只有10岁,很怕见生人,只用眼睛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大家坐下来,开始很拘束,很快就熟络起来。雷锋要学包饺子,结果包得不像样子。大家笑话他,他用手挠挠前额,弄了一脸白面。

李师傅的儿子也在包饺子,比这几个南方来的大哥哥、大姐姐强多了。雷锋看到李婶把一枚五分硬币放在一个饺子里,便问:“婶,这是干什么?”李婶说:“谁吃到这个有大钱儿的饺子,谁有福哇!”东北人把硬币叫“大钱儿”。接着,李婶问:“你们家过年不吃饺子吗?”雷锋说:“我们南方人讲究过年吃团圆饭。”老乡小杨解释说:“就是吃大米饭,弄几个菜,守年夜。不吃饺子。”看李师傅在擀饺子皮儿,觉得好玩,雷锋抢过擀面杖,擀了几下,却出了大洋相:有擀破皮儿的,有擀得奇形怪状的,逗得大家直乐。雷锋只好把擀面杖还给李师傅。李师傅说:“我没闺女,若有,就嫁给小雷。小雷多好啊!”

李婶去厨房煮饺子,李师傅担心几个年轻人过年想家,不停与他们说着笑话。雷锋还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带大家念绕口令,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吃饺子时,李师傅咬到了硬币。雷锋高兴地喊起来:“师傅有福!师傅有福!”李师傅说:“我是一家之主,我有福,全家都有福,包括小雷,也包括今天来的小雷的小老乡们!”不一会儿,雷锋也咬到一个硬币。李婶感到奇怪:“今天我只包一个大钱儿,怎么又咬出一个呢?”躲在一边的李师傅的儿子喃喃地说:“我……我怕自己吃不着,偷偷地多包了一个。可还是没吃着,我没福……”雷锋赶忙对他说:“你是我小弟,我有福,你就有福!”

来到东北当工人的雷锋,在异乡的老工人家里,享受到欢度佳节的快乐,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

说到雷锋,我更加怀念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科科长陈广生,想起他在雷锋家乡过春节的故事。

1964年夏天,陈广生与人合作的《雷锋的故事》,在全国颇受关注。为了更深入和更准确地了解雷锋的家庭历史、成长经历,陈广生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申请,独自到雷锋家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同时进行细密的调查采访。

那时,陈广生的大儿子尔新出生刚刚百日,爱人张赤还没有随军,一个人带孩子住在抚顺。申请被批准后,陈广生如愿奔赴湖南省望城县(今长沙市望城区),住进了农民邓德和的家。半年多时间,陈广生吃住都与这家人在一起。张赤想知道陈广生在湖南生活到底怎么样,陈广生给她邮寄了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邓德和夫妇坐在前面,手臂间各有一个孩子,左右和身后有4个孩子,黑瘦的陈广生戴着一顶大斗笠,站立在后排两个孩子中间。收到这张照片,张赤看了又看,既放心,又担心。

转眼到了1965年春节。2月1日,除夕,陈广生不见了。他跑到乡里供销社,买了5斤猪肉和10斤白面。供销社不卖擀面杖,他买了一根圆圆的短棍,代替擀面杖。白菜是邓家自产的。怀着对老邓一家人的感激,陈广生一个人和面、剁馅儿、擀皮儿、包饺子,整整忙乎了大半天,包了170多个白菜肉馅儿饺子。把煮好的饺子用碗装好,摆到邓家的桌子上之后,他还教一家人怎么吃饺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吃过饺子。看到邓家老少8口人边吃饺子边不停地说“好吃”,他心头涌上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后来,张赤告诉我,陈广生从雷锋家乡调查采访归来,又黑又瘦,还因营养不良患了斑秃,完全成了一个小老头。见面时,张赤几乎认不出原本只有32岁的丈夫。张赤说,陈广生去湖南,采访本带得少。他那一个小本子,当几个本子用,写的字特别小。可想而知,他在那里生活工作半年是何等艰苦。

我和陈广生桌子对桌子工作了4年,后来又同在一个创作室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多年。我了解他,他对自己的作品从来都是精益求精。他曾给我写过条幅“集美求真”。他在雷锋题材的创作中,更是一丝不苟。那时,他在雷锋家乡一住半年,过春节也不回家,和农民房东一起辞旧迎新,待房东一家人胜似自己的亲人。我经常用这个例子,叮嘱年轻的作家朋友:“为了创作深入生活的时候,我们需要有陈广生在农民房东家过春节、给老乡买面买肉包饺子的精神。”

一个个春节,记载着我们生命的刻度一闪而过,却留下了坚韧、执着、欢乐和温暖的深深印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调动回忆

    陈继明,1963年生于甘肃天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曾任...

  • 别样的篮球风景线

    我妈妈是体育老师,她在北京女十一中任教时,我常去体育教研...

  • 赶早去吃牛肉馍

    一人一几案,两把菜刀三口平底锅,众食客排队翘首以待。这就...

  • 刘大先:包头的反差

    2023年9月,“鹿鸣文学季” 系列活动在包头拉开帷幕,来自全国...

  • 寻石记

    日头西斜,我和几位“石友”从晃晃悠悠的钢丝桥上过河,到达...

  • 宋梅傲雪独自开

    这年元旦刚过,古城杭州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我难得喜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