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籍山西,却是在河南出生长大的,因此我常常自称是河南小妞,会说的家乡话是标准河南音,会唱的一点戏也是河南豫剧,只是在饮食习惯上才显示出晋、豫的共同特点。说起河南的各地市,名字还算熟悉,但遗憾的是高中毕业前就没有去过几处——那个年代,旅游还相当不盛行,家里自然是既无意识条件也不允许。因父亲是水利人,记忆中每逢暑假,就会被送到驻马店板桥水库和信阳南湾水库工地与爸爸生活一段时间,很是开心。 三门峡,直到我上了大学,才第一次踏上了她的地界。那是1985年的夏天,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83级的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三门峡进行地貌实习,重点是看黄土地貌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一晃快40年了,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是当年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三门峡,眼之所见的东西、脚之所至的地方,天、地、水都是黄的,当然人也是黄的。有一位男同学为了就地冲凉,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游泳技艺,抑或也是太想到母亲河里畅游一下,竟然全然不顾老师不准下河的要求,就下水了,结果就演绎了一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的故事。“黄”,就是三门峡留给我的第一深刻印象。 最近的一次到三门峡是在2023年,参加由《今日国土》杂志社、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活动。正是这一次,让我因其“青”、因其“绿”、因其“彩”而爱上了这座城。 青 先来说说她的“青”。我们漫步在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弋在三门峡大坝、乘坐“天鹅号”游轮畅游黄河,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清水,很是颠覆了我们对“黄”河的认知。不是“天下黄河贵德清”吗?!三门峡地段的黄河如何也是清清的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忧患河,她的上游饱经凌汛、中游遭受水土流失的侵蚀而黄浊、下游因是“地上悬河”而泛滥不断,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隐患。 清水黄河,来之不易。三门峡作为黄河入豫的第一城,她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市域内主河道总长206公里,形成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每年径流约58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近60亿立方米,控制着黄河来水量89%、来沙量98%。 三门峡人一代一代都在为治理黄河而不懈努力着。近些年来,三门峡在沿黄区域规划建设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的“清源”行动。这次我们专门去位于湖滨区高庙乡的大禹文化公园里转了一圈,站在“万亩生态梯田”观景台极目远眺,蜿蜒的黄河像一条丝带,滔滔清流滋润着河边的田野,远处可见建成的连片窑洞特色民宿,一个大屏幕滚动播放的宣传片里,万亩景观农作物、万亩特色林果、万亩药木园、万亩花海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仅仅几年时间,三门峡基本消除乡镇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其境内的18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实现“清水入黄”,吸引了1.6万余只的天鹅落户于此,让三门峡成为了全球闻名的“天鹅之城”。“清源”行动所取得的成效既表现了大禹治水蕴涵的时代精神,又凸显出三门峡特有的中流砥柱精神。 绿 “绿”是三门峡的一道亮丽的底色。无论是在城区天鹅湖湿地公园里漫步、还是随车游览黄河生态廊道、抑或是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所看到的成行成荫成片的绿树繁花,心中就有了一幅“绿树绕城郭”的美丽生态画卷。 绿,同样来之不易。从市林业局提供的资料中我们看到,三门峡森林覆盖率高达50.72%,名列河南省第一位,已创建国家级森林养生、慢生活基地两个,森林特色小镇5个,森林乡村100个,初步实现了让“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目标,成为了黄河流域唯一的全域“天然氧吧”城市。这不由让我想起了2017年7月到访过的卢氏县。 卢氏县多次入围“美丽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享有“中原绿宝石”和“河南后花园”之美誉。卢氏县境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称,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千峰竞秀万壑笼烟,溪河纵横飞瀑流泉,自由山水仙境人间,清清卢氏如梦似幻。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看到的是山清水秀的景致、零星散落的山村,还有在洛水河畔辛勤劳作的村民……好一幅人与山水和谐共处的美丽自然画卷。 印象深刻的还有在瓦窑沟龙首山庄的豫西名吃“十三花”和特色槲包。卢氏人勤劳朴实,淳厚善良,崇尚礼仪,热情好客,设宴待客历来丰盛,其中尤以地处长江流域西南山区的传统饮食“十三花”宴席最具特色。 “十三花”因由13道不同的菜组成而得名,以其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制作精细、老少皆宜、色香味俱全、颇具地方特色而著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我们这次品尝到的“十三花”宴席,荤素搭配,干汤相融,以蒸为主,兼以炒炸,用料做法相当讲究,包括了7道主菜即酱焖肉、糖焖肉、红条肉、白条肉(小酥肉)、丸子、腊肉、粉条,4道配菜有土豆、野山菌、拳菜、豆芽等素菜以及一甜一咸两道汤(醪糟汤和酸菜豆腐汤),菜肴有着浓浓的“姥姥家”味道。如今龙首山庄“十三花”传统宴席被列入三门峡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槲包,是用一种槲叶包上黍米、谷米煮出来的美味佳肴,本是卢氏人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食物,与粽子一样,同样具有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之意,香喷喷的槲包延续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风情,极具卢氏地域特色。 位于秦岭山脉最东端的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曾是全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当我们来到这里,仰望大山蓝天作底,俯瞰大地河水清澈见底,目光所及皆为景致。可谁能想象得到,10年前这里居然是另一副光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枣香苑(1100坑口生态修复点)、锦鸡岭(1175坑口生态修复点)和金银潭(1280坑口生态修复点)处陆续介绍说,这里流淌的是混着石粉的废水,水面上还泛着油花。当年采金高峰时期,四面八方的人涌入保护区,参与采矿的人最多时超过10万人,金矿那时也多达千余,从1975年成立秦岭金矿公司到2015年的短短40年间,持续、高强度、粗放的开采,使得采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林木葱茏的小秦岭变成了坑口遍布、渣坡满山、水体污染、河道淤塞,侵占植被毁林木,满目疮痍不忍睹。 2016年以来,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三门峡市打响了小秦岭生态治理攻坚战,11家矿山企业矿权全部被退出,栽植苗木80.7万株,播撒草种1.46万公斤,创新了“之字形、梯田式”降坡分级削坡、二次挖坑栽植苗木、覆网护土防止水土、草种流失和坑穴铺无纺布保墒等四大治理举措,制定了《河南省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治理和生态修复总面积143.5万平方米,小秦岭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了充分展示。 彩 2023年春节,三门峡“庙底沟彩陶花瓣纹”火上热搜,因为央视兔年春晚舞台顶部造型创意取自距今6000念至4800年前的庙底沟标志性的“花瓣纹”。到底什么是“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她代表了什么?她怎么会这么漂亮?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产生了好奇。在三门峡的庙底沟博物馆我找到了答案。 走进庙底沟博物馆内,抬头便看见以庙底沟独特花瓣纹饰为元素设计的巨型穹顶,镂空花饰的穹顶在灯光下晶莹通透,整个馆内展陈以“花开中国”为主题,营造出了一种若真若幻、浑然浩渺的时空观展感受。在馆里看到最多的文物就是彩陶,盆、罐、钵、瓶、釜、鼎等各种形状的器物,每一件器物上均被先民们用流畅的线条和出露的笔锋,描绘了不同形状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共用等构图方式,组合成多样繁杂的纹样,不仅有花瓣纹、叶片纹、三角纹、圆点纹,还有火焰纹、鱼纹、人面纹、网格纹、垂弧纹等丰富多彩的图案,而且色泽鲜艳明亮,惊艳到我们都不禁感慨于其华灼灼。 有两个文物最为引人注目:一件是泥质黄陶的“花瓣纹彩陶盆”(就是央视春晚舞台顶部造型创意来源),上腹以黑陶绘出多组交错的弧线三角、圆点、线纹等,组成一周连续的花瓣纹,这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艺术设计,其影响范围遍及大半个中国。另一个是“小口尖底瓶”,红陶所制,双环形口,器身凸显细长,外表轮廓成流线型,线条简洁流畅,起伏自如,小底大腹如同身着舞裙用脚尖站立的芭蕾舞者,优美高雅,尽显流畅挺拔的美感。这种特殊的造型其实蕴藏着一个与酿酒有关的最大功能,小口径易于密封,便于形成酿酒所需的环境,而尖底的构造既可以用来澄清酒中的沉淀物,还可以方便放在炭火中加热酒液,中国最早的酿酒技艺就是从这里起步的。您说,咱这先民是不是绝顶聪明啊? 庙底沟文化彩陶纹样,或写实或抽象的意向表达、或阴纹或阳纹的相互衬托、或平视或俯瞰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充满生命力的动感之美,充分体现了先民高超的艺术技巧、浪漫的审美情趣,更展现出庙底沟文化的波澜壮阔与绚丽多彩。经著名的考古专家苏秉琦先生考证,古代的字义“华”就是花朵的意思,因此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即是绽放在中原地区的“中华文明之花”,预示着一个伟大文明的诞生。 馆内有一个售卖处,我注意到,已有不少文创产品,包括功能性实用性很强的水杯、围巾、扇子等,这是博物馆为加强庙底沟文化的传播而让文化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而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虽然品类还不算多,但已经在推进文旅融合文创开发上迈出了积极可喜的一步。 如今,党中央已经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并扎实向前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百年重塑旧山河。几千年来游移不定、肆意咆哮的黄河,开始成为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安澜黄河,在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变为现实。 最让三门峡人引以为傲的正是黄河。三门峡,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建、伴黄河而兴。这里有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史前文化——仰韶文化,这里有万里黄河第一坝,这里有天鹅与你蹁跹共舞,这里有……从黄土铺天盖地走到如今的绿树绕城清水黄河、从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三门峡人创造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文化之城,“山水的诗篇,黄河上的璀璨明珠”已经成为三门峡永远的印记,“绿色深呼吸,阳光好滋味”就是当今美丽幸福三门峡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