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南方的北方,秦岭是北方的南方。秦岭把南方与北方对接缝合在一起,于是,有了雄浑而辽阔的中国版图的自然格局。我曾数次到过秦岭,为了探究大熊猫,也为了探究这个奇特的物种在秦岭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某日,雪,纷纷扬扬,潘文石正在追踪一只大熊猫。渐渐地,熊猫的脚印被雪覆盖了。潘文石有些沮丧,一上午的追踪可能又成徒劳。不知什么时候,雪停了。山林,寂静得出奇。累、困、饿一起向他袭来,他摇落芭茅丛上的雪,放下睡袋倒头便睡。一个小时过去了,“咔——!”一声脆响把他惊醒。雪将一棵松树枝压断了。断枝落在离他5米远的地方,溅起的雪块,弹片一样向四面八方乱撞。 “大熊猫!”——他心里一喜。 当这只“大熊猫”走出竹林,完全暴露在他的视野之内,他瞪大眼睛,惊呆了。原来,不是大熊猫,是一只斑纹清晰的金钱豹。金钱豹继续往前走,离潘文石越来越近。潘文石的腿有些颤抖——是跑?是爬上那棵断枝的松树?他选择的是不动。金钱豹在距他约6米处停了下来。潘文石的眼睛盯着金钱豹的眼睛,金钱豹的眼睛盯着潘文石的眼睛。双方僵持约40秒钟,金钱豹转身走了。 潘文石舒了一口气,睡意全无。他背着仪器踏着积雪爬上了面前那座大山。山顶的风刀子似的,直往身上割。这座山的竹林里有4只大熊猫,信号不停地送来,时强时弱,潘文石不停地记录着、记录着,竟然忘记了时间。 夜幕就要降临了,潘文石跌跌撞撞地下山,大头鞋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沉重。“扑通!”潘文石被竹根绊了一跤,站立未稳,迷离目眩地跌下悬崖。他只觉得自己连同世界都在向下坠。一准要死了,刹那间,他本能地抓住了崖壁上一株横生的杜鹃树。——“咔嚓!”树断了,潘文石跌落下来。当他就要与地面撞击的瞬间,怀里的杜鹃树,却将他弹到一边,力的方向的改变,创造了潘文石的另一个传奇——他居然活了下来。 潘文石是大熊猫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初期,他带领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小组,对秦岭大熊猫的历史演化以及现在的分布与数量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1988年,饱含着情感并带着体温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一书出版。书中详尽分析了秦岭成为大熊猫庇护所的原因,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首先要保护好栖息地的理论。 除此,潘文石和他的学生吕植还在秦岭获得两个重要发现。一个是,他们发现秦岭南坡的一些山谷在百余年前曾一度繁荣,人口增多,大熊猫退向高山。后来,人们又纷纷离去,这里又成为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场所。于是,潘文石提出,如果在这些地区科学地控制生态平衡,就有可能争取大熊猫和人类在共同的环境中一起生存下去。第二个重要发现是,1985年3月26日,他和他的学生吕植在一条小河边发现一只毛色棕白相间的大熊猫,并且成功地把它从患病中解救出来。这一重大发现,为现代大熊猫种群可能存在二态性提供了实证依据。 在野外看到大熊猫是相当难的,即便是祖祖辈辈生活在秦岭山里的山民,真正见到大熊猫的,也没有几个人。 吕植讲述了头一次在秦岭看到大熊猫的情形。那是一个冬天,是潘文石先看见的——“大熊猫!看那里!”他指着秦岭深处一片竹林说。“哪儿呢?哪儿呢?看不见。”吕植跷脚看,还是看不见。潘文石又指:“那里!那里!”吕植终于看到了——一团棉花像是在前方山坡竹林里晃动。渐渐地,那团棉花从竹林里晃出来了,变成了轮廓清晰的大熊猫。 吕植:“怎么是棕白色呢?” 潘文石:“也许身上蹭上了泥巴吧!” 此时,那只棕白色的大熊猫也看见了他们,但它并不慌张,也不跑,只是悠然地走着。它停下来甩甩头,然后,就坐下来,像人一样,用一只前掌扶着一棵树,漫不经心地环顾着四周;嘴巴不断地咀嚼着,不时似乎还有口水流出,白白的,泛着亮光。吕植偷儿一样摸过去,刚走几步,忽然间她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又出现了一只大熊猫,离她是那么近,甚至都能看清闪亮的眸子。 吕植瞪大眼睛,惊呆了。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它高深莫测而又孩子般的脸庞,浑圆的身态,稚拙却又无不灵巧的动作,使得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喜欢它。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部地理著作叫《山海经》,记载了熊猫,说它的毛色是黑白的,产于邛崃山区,说它牙齿很特别,专吃铜和铁。所以大熊猫最初的名字不叫大熊猫,而叫食铁兽。西汉初年,《尔雅》中,把它叫貘,说它的毛皮很厚,坐卧时垫上,可防湿防潮。唐朝李世民对大熊猫格外推崇,对打仗的有功之臣的最高奖赏就是熊猫皮一张。白居易在自己家中屏风上专门请人画了一张熊猫图(是不是吴道子画的,有待考证),说是这东西驱邪。我的本家药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述了熊猫,说它的尿加水后,喝进肚子里,可以把肚子里误食的金属溶解。瞧瞧,这该有多大的劲儿啊!第一个把大熊猫当做国礼送给外国人的是武则天。这位女皇出手很大方,一次就送出去了两只活体(一对),还外加70张熊猫皮。送给谁了呢?日本的天武天皇。 最早在中国发现大熊猫并给熊猫起名字的外国人是法国神甫戴维。时间是1869年,地点是四川宝兴。接着,俄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或以传教士名义,或以商人名义,来中国四川宝兴、平武、汶川、卧龙等地捕猎熊猫或收购皮张。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他的弟弟,于1829年(未当总统之前)曾来中国宝兴戴维发现熊猫的地方捕猎熊猫,结果一无所获,后经康定、泸定转到越西,猎获了一只熊猫(那张熊猫皮和其他标本,至今还保存在美国芝加哥的自然博物馆里)。后来,罗斯福成了坚定的生态保护主义者。这与他心中之于熊猫的隐痛和愧疚是否有关系呢?不得而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基辛格曾幽默地说:“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熊猫打开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特邀中国政府送去一对熊猫“永永”和“新新”在洛杉矶借展。在熊猫借展期间,洛杉矶动物园里,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熊猫出尽了风头,甚至都盖过了奥运会。” 研究生物形态进化的科学家对熊猫可爱之处,做了一番探究。他们发现,熊猫的眼睛亮亮、耳朵圆圆、脚爪胖胖、步态蹒跚,如此等等,这一切恰好符合人类心中的可爱标准。科学家指出,这正是熊猫的聪明之处,可爱其实是进化的需要——只有展示可爱的一面,才能让人爱怜,得到同情、关心与保护。 也许,这就是熊猫的秘密! 秦岭是地球上最美的地区之一。秦岭北缘是太白山巨大高耸的山体,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阻挡了北方南侵的寒流。而南坡的气候却温暖适宜,林木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大熊猫最理想的栖息地。 如今,秦岭的广大地域都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范围。大熊猫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如果这一物种在今天灭绝了,那将是全人类的损失。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非只是我们的世界。一切活着的生命,都在为求食而生存、为传种而进食。人是例外的,在危机和灾难面前,人类除了拯救自己之外,还承担着拯救世界的使命。 大熊猫不仅仅作为一个物种而存在,它已经作为人类伦理准则的一个化身从动物界中独立出来。大熊猫象征着和平、善良、童稚。它的存在激励着人类对自然的亲善和关爱。人类的繁衍发达、社会的文明进步,同自然界的万物相伴相生。当人类处于古猿阶段时,大熊猫也已在地球上出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熊猫是以怎样的特殊方式延续至今的呢?这一直是未解之谜。 而对大熊猫保护来说,无疑,秦岭具有特殊的意义。 忽然想起贾平凹说过的一段话——“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