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有事要到颐和园和香山一趟,想着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郊外公园的枝头上应该热闹起来了,我便带上了观鸟设备。 10点左右,到达地铁北宫门站。北宫门地铁站紧邻颐和园北侧围墙,围墙内是参天的大树。出地铁站没走多远,就被一串悠扬悦耳的声音吸引,仔细辨别,心头大喜:这是黑头?(shī)。前段时间,刚在国家植物园拍到过。它是北方特有的鸟类,俗称“贴树皮”。北京观鸟会的图标就是根据它的形象设计的。 欣喜之余又微微叹了口气,因为它身材小(10厘米左右)又太活跃,常在枝头跳跃,我对能否拍到它持怀疑态度。 进入颐和园北宫门,穿过慈福牌坊,然后向左,便听到好几只黑头?在头顶上鸣叫。循声而去,看见它们在枝头快速飞过,一瞬间就没了身影。停下脚步,拿出相机等了一会儿,依然无所获。或许因为游人太多,它们比较警觉吧。 继续向前,穿过寅辉城关古建筑,来到多宝琉璃塔景区。没走一会儿,迎着阳光,看见一只黑头?在树枝上跳跃。屏息凝神,逆光拍摄了几张,只能看到它的剪影,效果不理想。但总算肉眼看到了,心头略感宽慰。 前行五十米,隐约看见右手边十多米处,一棵古柏树上有动静。静观,发现是一只燕雀。它在这棵树上来回跳跃,不着急离去,也不怕人。我就近靠在一棵树上,用镜头捕捉它的身影。在拍摄时,又有几只燕雀飞来觅食。 拍够了燕雀的图片和视频,准备离去。一回头,在我倚靠的树干上,就离我三四米处,一只黑头?正欢快地在树皮里找东西吃。它头向下、尾朝上,在树干上自如地穿梭。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它。毫不犹豫,端起相机拍了个够。它飞走后,没过一会儿,又飞回这棵树上。我迅速调到视频模式,拍下了一段视频。 拍完黑头?,眼前突然一只黑影掠过。待它落定在地面上,我认出了它:乌鸫。它很放松,在地面上闲庭信步。虽然它很常见,但我依然举起了相机。拍它的时候,它一点也不怵镜头,甚至还和我对视。 颐和园短短的五十分钟,收获颇丰。按照计划,得赶往香山了。在离开颐和园的路上,又看见有鸟飞过,循着时高时低的身影看过去,是一只燕雀,它悄然降落在随风摇曳的枝头。 下午1点半,来到香山勤政殿。往右侧登山,路过镇芳楼时,看见庭院里的一棵杨树上有闪动的身影。定睛一看,是心心念念的灰头绿啄木鸟。此前在好几处地方,都邂逅过它们,但它们非常警觉,一有动静就飞走了。我一直没有拍到它清晰的影像。很幸运,香山的这只灰头绿,非常投入地啄木中。但它并没有完全暴露在树干之外,我看不到它的全貌,只有它在扬起头时,才能看到它的整个侧面。好在,它没有飞走。我几次调整了角度,拍了很久,甚至还有时间查看照片拍得是否清晰。 顺着山路往香炉峰走去。走了500米左右,在一个转角处,听见短促尖锐的叫声,还有“笃笃笃”的声音,心头再次一喜:又是一只灰头绿,它正在啄木呢。锁定了声音的来源,在一棵树上找了半天才找到它的身影:在一个由很多树杈围成的隐蔽区域里。或许是觉得比较安全,所以才放心地鸣叫吧。 它还是很警觉,被我发现后不到一分钟,又飞走了。前行几百米,听到一串清脆密集的叫声,有好几只鸟在树上来回跳跃,用相机拍了照片看,是一群燕雀。它们体型不大,羽毛色泽比较淡一些,而且叫声与颐和园里的燕雀也不一样,感觉是一群亚成鸟。 下午四点多,在一处平台歇脚,路线提示离香炉峰还有不到500米。就在歇息时,听到一连串悠长的鸣叫声,仔细搜寻,在浓密的松树枝丫间,藏着一只燕雀。不远处的树枝里,又发现了一只燕雀,刚才就是它们在鸣唱。 来到香炉峰顶,视野登时开阔,风也大了起来。极目远眺时,一只猛禽闯入视野。因为距离很远,用相机拍了之后,发照片请教专家,确认是一只普通鵟(kuáng)。 此时得知缆车已经停运,我们只好从香炉峰往下走。在标示800级台阶附近,听到一群银喉长尾山雀在树丛里叽叽喳喳,大约有十几只。它们的声音很好辨认,一连串的叫声中夹杂着金属质感的“吱吱”声。它们也很活跃,常常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再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每次在树上停留的时间也就两三秒钟。好在,有几只不那么“警觉”,在一处多停留了片刻,这让相机有了对焦的时间。 继续下行,来到一处山谷,突然看见头顶有一只猛禽在翱翔,拍下照片后判断,是一只雀鹰。它时而振翅高飞,时而御风而行,展翅滑翔,随心而动。 不知不觉,来到了山脚下的知松园。 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白头鹎的鸣叫声多了起来。如今在城市的小区里,也常见它们的身影。它们喜欢站在枝头,傲视远方。 太阳西下,往香山公园的大门走去。这时,倦鸟归林,一群群灰喜鹊在我们头顶飞过,扑棱着落在枝头。没一会儿工夫,一棵树大大小小的树杈上便“挂”满了灰喜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