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的角度看,中国的名山大川确实不少,遍布全国,数不胜数,山如人面各不同,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特点。得知此行的目的地是陕西太白山,心中疑惑,这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年,各地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很多,一座山够得上一定规模的,大多辟为景区招揽游客。偏于一隅,孤陋寡闻,我对太白山还一无所知,匆匆忙忙中便赶往了西安。 从咸阳机场到太白山下的汤峪镇,开车要一个多小时。一路上,我一直在琢磨太白山这个名字。山以人名,人以山显,中国的名山讲究的是人气,这座山也许和诗仙李太白有着某种联系吧。接站的姑娘是当地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路上便开始介绍太白山的来历,说是最早称作太乙山。我心中一动,这就对了,道教的洞天福地,这名字我是知道的。我以为,太乙的名字更古奥拙朴、蕴藉含蓄、典雅别致、不落俗套,有琢磨头,太白山则有些直白,也许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迎合今人的口味吧。后来才知道,太白山的名字叫了近两千年,夏商时称“惇物山”、周代称“太乙山”,到魏晋的时候就开始称太白山了,这和几百年后出生的诗仙李太白扯不上任何关系。 太白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山上常年积雪,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称。古历六月,今之七月,正是炎炎盛夏,一年之内,山上白雪皑皑,常年不化,银光四射,故有太白之称。另一种说法是和太白金星有关,这颗天上最亮的太白金星,亦名启明星、长庚星,是道教的神格化人物,传说他在此修道成仙。这种有关名山大川穿凿附会的传说,信不信由你。 太白山也算是历史悠久,其名气却不是很大。到过陕西的人都知道秦岭,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名气还远不如临近的终南山,终南山也是秦岭的支脉,距离太白山不过百里,是道教的第一洞天福地,隐士众多,传说纷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终南山修仙隐居的高道闻名遐迩,天下皆知,而太白山却像养在深闺的处子刚刚走入江湖,让人识得它的真面目。 游太白山是很难步行的,从汤峪镇的入山口,到终点停车场上板寺,要经过四十多公里的盘山路,费时近两个小时,这段路,道窄、弯急、坡陡,异常危险。好在景区有上百辆中巴车供游人使用,外来车辆一律禁行,司机熟悉路况,经验丰富,拉着我们向山顶驶去。左边是刀削斧砍般的峭壁紧贴车身,右边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司机熟练地手握方向盘,在山路转弯处频频掉转车头。盘山公路峰回路转,一百八十度急弯此消彼长,像舞动的丝带缠绕在山上,一个弯接着一个弯,连绵不断,层层叠起,直冲山顶。我坐在车的后排,不时屏住呼吸,每到险处总感觉车身如蛇蝎摆尾般不停地变换方向,时而车头悬出路基,时而与对面汽车擦身而过,紧张的心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林密山高,沟深车急,两眼直视着前方,惊恐之中早忘了观赏两边风景。汽车在山路上盘旋蛇行,司机像追赶猎物一般,一个劲地回旋扭转,快速奔驶,车身摇来晃去,乘客东倒西歪。还没登山,光是路上,我们已经领教了太白山的险峻。 毛泽东当年游庐山,留下了“越上葱茏四百旋”,“浪下三吴起白烟”的诗句,以形容山路难行,左盘右旋。其实,庐山盘山道的险峻还比不上太白山,庐山最高不过海拔一千四百七十四米,不及太白山顶峰三千七百七十一米的一半,况且庐山的山路呈螺旋式上升,盘山体而上,S形的山路已叫人心惊肉跳了,而太白山则是依山坡修建的Z字形,弯急路窄,逶迤绵延,车开出一段就要急转掉头,攀爬、折转,再攀爬,再折转,几经迂回,反复蛇行,据说要拐二十八个近一百八十度的大急弯。 车到中途停下,人们纷纷下车活动。站在路边,回身一望,一座巨大无比的石崖耸立在身后,导游称这是著名的景点“铜墙铁壁”。崖体似刀削斧砍般直立,拔地而起。“铜墙铁壁”高宽在百米左右,恢宏雄伟,气势磅礴,整块巨石看不到裂缝和坑洼,平平整整,只有雨水冲刷和自然风化形成的石锈,组成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黝黑嶙峋,斑驳幽暗。导游兴奋地指给众人,你看像不像鲲鹏展翅,像不像鱼跃龙门,像不像……这类说辞,见多不怪,每个人观赏景物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大山无言,不减风采,旁人聒噪附会,反而会倒人胃口。参观游览,开心就好,像什么,不像什么,姑且听之,不必认真。 车到下板寺,这里是攀登太白山顶峰的起点站,海拔两千八百多米,一路蛇行盘旋,还没有游山,多数人已感到头昏恶心,略感不适。从下板寺低首俯瞰,连绵数里的盘山路掩映在一片苍茫的绿色之中,像一条蟠龙蛰伏山坡,做升天之势,蜿蜒屈曲,荡气回肠,气势巍峨,极为壮观。太白山二十八段盘山险路,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点缀,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太白蟠龙”不失为太白山一道新的景致,令人难忘,令人惊叹! 下板寺位于东西两座山梁上的一个缓坡,如今已没有寺院,只是留了个地名,建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厅、索道等服务设施,从这里徒步到上板寺还有大约三个小时的路程,乘索道当然要便捷得多,四百多米的落差仅需十五分钟左右。稍事休息,我们便乘索道来到海拔三千三百多米处的上板寺。这里是山峰之间的垭口,距离三千七百七十一米的顶峰拔仙台,要绕行十三公里才能到达,即便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往返也要六七个小时,况且还会有较重的高山反应。从上板寺开始,脚下便像灌了铅一样,每上一步都气喘如牛。这时,山上飘起细微的雪花,让我真切地领略了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万般奇妙。 太白山的景点众多,千年冰洞、天池明珠、太白积雪、平安云海等等。其中最美的景致据说在主峰拔仙台,又名八仙台。传说当年武王伐纣后姜子牙封神点仙就在这个地方。太白山的魅力还在于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文化名山,东晋以前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为人间仙境,道士修炼之所。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名士都曾到过太白山,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韩愈、苏轼等人,曾多次登临太白山,吟诗作画。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也曾长年隐居山中,研究草药为民治病。正因为这些文人骚客的亲访,让太白山的文化底蕴厚重起来。可惜的是,这些历史遗存,人们挖掘得还不够,毕竟太白山的开发还处在初始阶段。 景区历来有人文、自然之别,各有各的好。但是游山玩水,还是原始天然的好,城市里假山假水还少吗?何必跑到别处去看。即使太白山也有不少人文景观,但总觉得最好看的还是山的本身。山以高大雄奇为美,因为高,落差大,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容易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生态和繁复多样的生物类群,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太白山独特的神韵。山高谷深,路险石峭,溪清潭碧,林茂水秀,峰峦叠嶂,石径萦回,这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 太白山的美需要细心体味,它也险、也奇、也秀,但我以为都算不上是它的特色,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早已闻名于世,与那些名山相比,太白山的优势在于它的孤高独秀,冠盖群峰,其主峰拔仙台三千七百七十一米,不仅是我国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也应该是适合内地普通旅客攀爬的最高峰,其他高山超过五千五百米海拔,一般人难以企及,只能望而却步了。太白山如深山隐士,深闺处子,藏而不露,声名不彰,这次重出江湖,必将辉煌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