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事情,鱼知道。 5月底至6月初,有幸受邀参加由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山东行活动,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展开调研。 在一路采访中,采风团下田头、访企业、看湿地、观生态,冒着烈日酷暑,深入基层一线,在满满当当的行程中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本文所记,乃是路上所遇众多动人故事中的一二。特为题记。 一 在一方小池中,碧清的水里悠游着一群小鱼。阳光之下,鱼儿游动时鳞片闪动起太阳的光辉,自在极了。 这鱼,这水,都非同一般。 在公园般秀美的淄博利民净化水有限公司,我们随着水流了解这座工厂的运行状况。这是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周边几个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出水作为张相湖湿地公园的生态补水。 难以想象,眼前这群小鱼,居然是悠游在处理后的再生水中。 不由想起我家乡的水——桃花溪四季流水潺潺,源出于高山,山中植被密布,大树与灌木丛构成万物生长的家园。小时,仍能爬上那些高山。山中野果很多,八月炸、野山楂、野苹果、野生猕猴桃都是山里孩子特别喜爱的美物,而百合、栀子、杜鹃、红花檵木、白花檵木和山茶花,数不尽的花朵,四时装扮山野的美丽。至于动物们,更是山野的主人,野兔、小麂、野猪、獾、蝴蝶、蜜蜂,各种各样的蜂,各种各样的蝴蝶,各种各样的蛙,总之,要细说山中的秘密,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我喜欢南方的山野,喜欢自然之中的劳作与生活。稻田里的晨昏冬夏,溪流边的雨雪春秋,都有无尽的乐趣隐藏其间。只要俯下身来,凝神注视,大自然的秘密就会慷慨地向你敞开。 此时,我是置身于千里之外的北方。这里以平原为主,没有高山,却有广袤无尽的沃野,河流纵横的湿地也是万物共生的乐园。在张相湖湿地公园,见一汪一汪的湖面,碧波荡漾,水草丰茂,白色鹭鸟、灰色鸳鸯出没于绿色的芦苇荡,起起落落,悠然自得地觅食和嬉戏。河边柳树下,有人在放风筝,有人在吹奏乐器。午后的闲暇时分,困意袭来,有人还倚在树旁打盹。兴许,在他的浅梦中,也会有不尽的鸟啼虫鸣,也会有雨过的落花多少吧。 污水处理厂真是叫人赞叹的发明,那么多令人掩鼻的污水滚滚进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技术处理,经过一道又一道看不见的工艺,污水变澄澈了,无毒无害了,纯净生态了。参观之时,听技术人员介绍那些技术,一个又一个数字,以及夹杂着“水解”“絮凝”“沉淀”等听来似懂非懂的词汇,脚步前行,水流也越来越清澈,心中忍不住要赞叹起来。最后,在一处桌子前,处理厂的经理端起一个瓶子自信地说,刚刚净化出来的再生水甚至可饮用。 这简直叫人大为震撼。 于是我相信,人与鱼与蝴蝶是一起的,不过是一道出来玩,有时落在南方,或者有时落在北方;有时落在高山,有时落在平原。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一饮一啄亦是同样的水源。你看见鱼儿,便也看见了自己。子非鱼,子亦鱼也。 二 施家崖的“崖”,本地人读作“岩”。这个小村庄人口不多,只有一百多户,四百多口人。章丘的铁锅有名,而同属章丘的施家崖村,却是做着“水中的事业”。 漫步村中的荷香生态园,见一口口藕田中,小荷才露尖尖角。“再过两个月来看,荷花盛开,到处都是看花人。”这是村支书的话。此时,他扛一柄钓竿,带我等去田边感受田园之趣。到了一口塘边,他在钓竿上挂上钓饵,一边闲聊,一边抖动竹竿,不一会儿起竿,只见钓绳上赫然挂着两只张牙舞爪的小龙虾。 藕虾套养,是施家崖村的新招牌。藕田里养起小龙虾,藕也能卖钱,虾也能卖钱。游客们来了村里,自己钓虾,既收获了乐趣,又满足了食欲。这里养的小龙虾,是村支书特意从微山湖运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淡水三宝”之一的微山湖青虾,色泽红亮,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从四月到十月,小龙虾供应不断,从八月到第二年五月,白莲藕则供不应求。一口藕塘,四季都有收成,这事儿让人直呼想不到。不过,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藕荷开花,连绵不断的花,也吸引了大把游客。 不过,还让人赞叹的是,施家崖人还养鱼,且养的不是一般的鱼。众人走进锦鲤产业园,发现这里的池中,养着大小各异、花色斑斓的各种锦鲤。这里的锦鲤在网上拍卖,一般能拍到两三千元一条。这还不算,最贵的一条锦鲤曾拍卖到二十多万元成交。 前两年写南宋题材的书,我知道在南宋的北内德寿宫里,就有专门养鱼的池子。不过,宋高宗养的是金鱼,全身红色,被称为火鱼。正是因为宋代园林的发展,追求自然山水的野趣,文人士大夫在园中挖池注水,借水成景,又养起了色彩奇异的鱼儿,这才慢慢有了美丽的金鱼,进而风靡天下。岳飞的孙子岳珂,在他的《桯史》中写道:“今中都有豢鱼者,能变鱼以金色,鲫为上,鲤次之……”后来锦鲤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人的人工选育,慢慢发展出一百多个品种。因此,或许我们也可以说,锦鲤的最初起源是在中国,而且是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紧密相关的。 锦鲤养殖发展到今天,已异于一般的农产品概念,而应归属于文化产业了。锦鲤的养殖,需要优质的水源,施家崖村已经有三家锦鲤企业,这且不说它了;每一条锦鲤的花纹不同,颜色不同,又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普通人眼里五彩斑斓的鱼,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在锦鲤行家眼中,却有严格的评定标准,有不同的审美等级——这才是一篇大文章。 这也令我想起一句话,“满街都是看花人”。看花人,与不看花的人,是不一样的;看锦鲤的人,与看不见锦鲤之美的人,也是不一样的。听说施家崖村还发展了“方家院”“大队部”“竹轩院”等北方特色民宿,时常有都市里的人来度假。那么,游客们来做什么呢?现在,施家崖人已经慢慢带人看花看锦鲤了,这真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 三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入海口在东营,我们赴东营,也是为感受黄河入海的壮阔恢宏与生物多样性之美。滚滚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在黄河与渤海相汇的地方,成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也创造了一个万物共生的生态家园。 跟随讲解员孙彬酌的脚步,我们漫步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位二十三岁的年轻人之前在上海工作,学的是航空专业。后来是被黄河口的生态资源与壮美风光所吸引,决定回到土生土长的家乡东营,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领游客们领略这里的一切美好。小孙每天会穿行在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之间,这里的每一天,似乎都向他展露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小孙带我们去看东方白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四月至十月,数千只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附近筑巢、产卵、育雏,翩翩起舞。小孙常带游客们乘船前往岛上,近距离观察这些高贵而优雅的生灵。 小孙说,他最热爱的就是鸟类科普乐园了,以前,鸟类科普乐园还叫“鸟类救助站”,里面住着一些受伤的鸟。在这里,人们都知道大天鹅“小雪”的故事——有一年在越冬途中,“小雪”负伤,幸得黄河口鸟类饲养员老李的救助,两个月后恢复健康。此后,“小雪”再也没有离开黄河口。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小雪”依然跟老李形影不离。 此外,迁徙性鸟类青头潜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全球仅存150只至700只,近几年也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频逗留。它们似乎很享受这里的生态环境,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类为食,能敏捷地潜到四米深的水下觅食。 穿过百万亩摇曳的红柳树林,穿过绿浪翻滚的芦苇荡,我们在海上廊桥感受大河入海的磅礴气势。一低头,能看到水中大小鱼儿游弋穿梭。我问小孙:黄河入海口附近的鱼多吗? 小孙说,鱼很多啊,有鲤鱼、梭鱼、鲻鱼、黑鲷等等,数不清,对了,还有刀鱼。后来小孙告诉我,根据2015年版本的《黄河鱼类志》统计数据,黄河入海口附近大约有183种鱼类。 “最著名的,一定是黄河鲤鱼了!”依靠着下游辽阔的水域,黄河鲤鱼长得异常壮硕,野生的黄河鲤鱼外观也非常漂亮,有金黄色的鳞片和红色的尾巴。 “保护自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体验自然,亲近自然。”小孙说,鸟儿们的选择,就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优良的最好佐证。鸟儿们为何而来?正是人间好处,追鱼而来。 黄河入海口附近有海洋生物六百多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成了许多候鸟栖息和繁殖的最佳场所。东方白鹳、黑天鹅、白鹤、野鸭、鹭鸟,一百多种鸟类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园。 一条大河在奔腾数万里终于投入大海的拥抱之时,飞鸟与鱼,成为此时此刻,最细致而微的故事讲述者。 【作者简介:周华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成员,衢州市作协副主席。杭州市文艺两新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第二批新荷人才、杭州市第九批青年文艺人才。著有《春山慢》《寻花帖》《廿四声》《陪花再坐一会儿》《素履以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草木滋味》《一饭一世界》《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造物之美》等书,获2015-2017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三毛散文奖、中国百本自然好书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