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上,白云移动。 高山退隐到远方,一片开阔的土地拓展视野。丰收的时节,饱满的稻穗已经沉甸甸压低了弯弯的曲线,品尝过新米的农户,脸上的笑容消解了镰刀飞舞的劳累;还是这片土地,春天则有另一番景象,油菜花的黄色几乎覆盖了植株的绿叶,山风知趣地将油菜花摇曳出花海的波浪。 近处的山体其实是远山的延展部分,浓郁的树木塑造出森林的模样。陶家营村依偎在山脚边,又有清溪缠绕,适宜人居之地是先人们机智的选择。把目光定焦在这里,在久远以前…… 一条南丝路 无论北上还是南下,一条延伸出去的道路,都把我们带向另一个远方。 南方丝绸之路,当然是很久以后那些研究历史的学人怀抱崇敬之情为一条路的命名。 线索埋藏于古人的史书。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冄、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冄、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 后来,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汉武帝在邛都设置了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 如今在越西县中所镇公路边的石崖上,“零关”两个大字涂了红漆。石刻题记讲述的是,民国三年(1914年)建昌道尹梁正麟到越西,听闻当地历史传说后,欣然提笔书字,再由后人刻于石崖。 道路蜿蜒,我的文字思路如云一般也顺着这条道路稍作延伸。 凉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偏居西南边,却是内陆连结边地的一个交汇点。这个点其实也是一条线,牵连起许多重要的地名。从古至今这里是许多条驿道、马道、公路、铁路的要地。越西、中所、陶家营,行政级别分别是县、镇、村,前一个地域包含了后一个地域。像是在地图上不断放大,我们看到的地方越来越清晰。 道路的伸展,便于人们的行走、商品的流通。选择一地居住,则是理性选择、刻意营造、接续繁衍的过程。 “陶家营得名于明洪武年间人陶亨。但本地没有姓陶的人,本地的大姓是陈、程、袁,还有李、王、耿。祖辈流传这里是一个老村落,早先屯兵,最多时屯兵上千人。陶亨率兵驻守,是都指挥使,负责官道商贾安全,保一方平安有功,后升任都督并调任应天府。”陈磊是中所镇政府干部,作为旅游人才引进,熟悉陶家营。他的爷爷陈明福70多岁,他从小在爷爷讲述的故事中长大。 我翻书求证,没有遇见陶亨。在迄今逾一百多年的光绪版《越嶲厅全志》看到营、堡的关隘名多,证实天高地远、道路崎岖,匮乏的物资与商品的交易与获取,委实不易。一条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的道路,混杂着各种方言口音、装束风俗、饮食习惯,像天空的云朵聚散漂流。 矗立的碉楼 还没有走近的时候,粉红的桃花和米白的梨花在前面遮挡了碉楼的半截。土碉墙体逆光的一面处于阴影,颜色饱和,恰好衬托花的艳丽。 碉楼是陶家营村最为显眼的建筑,特别是把碉楼附近乱搭乱建的房屋清理以后,成为一个小广场或者一个小场坝,平平整整,碉楼直接从地上升起来,挺起腰,昂起头,那非凡气派就是威武的象征。 碉楼不孤独。民居四散,多矮平房,如是陪衬,连接成街巷。 碉楼用泥土夯实为墩厚的墙体,而且愈是基础部分墙体愈是厚实;依次向上堆砌再逐步收束,正好减轻重量使建筑结构更牢固,牢固的目标是巍然坚挺。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侵蚀,特别是人口迁徙之后的遗弃,有的土碉倾塌成为废墟,但有的尽管墙体斑痕累累,整个碉楼仍然保持建造之初的神态。 最高的碉楼有5层,18米,碉楼内部以木梯搭建援引攀登,每一层设小窗户方便观察。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当初兴建碉楼主要用于防御,周围动静大致俯瞰。旧时代的动荡不安,有了如此易守难攻的碉楼,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保护驿站和村落的有力武器。 有更替,有传承。基本形状还良好保存着的碉楼,在新的时间旅程里来为陶家营呈现古朴风范。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越西县拨出专项资金,宁波市江北区资助东西部协作资金同时出力,从基础设施着手,将154间房屋的外立面,统一刷土黄色的夯土漆,屋顶全部改成斜坡小瓦,周边的房屋和矗立的碉楼,高低呼应;在石龙山下用透水混凝土新建骑行道,与原有村道衔接形成游览环线。但是,要让农民改变观念,把碉楼改造成民宿,阻力相当大。县领导到动员会上讲愿景:旅游的人多了,民宿产生收益,你们坐在家门口都能挣到钱。 看电视时羡慕过别人的富裕生活,村民们内心不敢想,心花却悄悄地开放。 “每个碉楼花15万元到30万元,腐烂的木板全部换成杉木楼板,老化的电线电路也全部换。”中所镇镇长谭元东记得清楚施工动作,“把偏房拆除,把土碉亮出来”。 陶家营全村尚有50余座碉楼,重点打造的18座,旧貌换了新颜。 “逍遥”年代最长,有两百多年历史。“逅院”期待邂逅,承包人叶升新来自宁波市江北区,做旅行社多年的丰富经验让他看好这里的清爽气候和清新空气。天上有云朵,民宿盼人来。 想念的味道 石龙山庄,其实是一家典型的农家乐。木质栅栏将包间外的小院隔开,房间的屋檐处吊挂塑料仿真的绿色藤蔓,如此装饰风格到底是装修工人的审美趣味,还是农家乐老板的风雅思维,不得而知。无论俗或者雅,混合着人们复杂的认识与情感。相比较而言,来到石龙山庄的吃客应该爽快,直奔美食而来,大快朵颐地满足口福才是主题,摆上餐桌的各式菜肴色香味俱全才是要素,至于环境包括陈设,做到卫生也就放心了。 “是的,你们放心地吃。有啥子需要,只管喊我一声。”老板张崇兴是本地人,敦厚的身材,满面的笑容。十几年前在西昌开小餐馆,练就了烹调手艺,摸清了经营门道。2018年回到中所镇,“在这里开办农家乐”,他伸出手比划着位置。 农家乐就在游客中心一侧,位置占有优势,招牌很容易被来往的游客看见,据说是陶家营村生意很好的店铺之一。招牌重要,招牌菜更重要。打开了味蕾,也就打开了钱包。 越西的招牌菜,当属九大碗:红烧肉(当地人称墩墩,形容小块肉的外形),甜烧白,咸烧白,蛋皮包肉(当地人称马脚杆,形容马蹄式的外形,也叫香碗),粉蒸肉,红烧排骨,红烧笋子,凉拌三丝(要有海带丝哟),三鲜汤。 九大碗在安宁河谷一带的冕宁、西昌、德昌比较盛行,算不得张崇兴的独门绝技,做法也有一些差异。但食客追捧地方菜,老味道唤醒了对过往岁月的记忆、日常生活的记忆,还有人情世故的记忆。人与食物的紧密联系,不是一日三餐简单数字的叠加。每天琢磨怎样吸引食客垂涎的张崇兴摸得准餐饮的脉搏跳动,“民族菜”原汁原味保留了彝族餐的坨坨肉、荞馍馍、酸菜汤,后来时兴的烤全猪、烤全羊则提升了传统饮食的档次。 各种不同的生活因为美食得到了兼容。风情各异的习俗得益于情感的交流而相互欣赏。 转身看到你 陶家营村转型,从农业转到农业与文化旅游相加。未来发展,重点在旅游。 游客中心成为陶家营的会客厅。高大的落地玻璃,映射着蓝天与白云、树木与花草;午间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被隔离在外,洁白的云朵仿佛透过玻璃飘来。 耿婷身着浅色长裙去前台咨询办事,又来茶歇圆桌边与村干部商量。四川师范大学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就职在成都金苹果幼儿园,被父亲喊回来。父亲是越西县最早做食品批发的老板之一,现在年龄大了,耿婷明白父亲要她回来“女承父业”。回到越西,她磨砺自己,独当一面。2016年注册,成为越西县一家商务公司的总经理。 从小耳濡目染,仍然缺乏经验。“就从一只鸡卖起。”轻描淡写的语感,勾勒的是风生水起的干练。电子商务是属于年轻商人的便捷工具与增值平台,和多个村集体合作,农民养鸡,公司销售农特产。有鸡不稀奇,越西这地的鸡却是“暴走鸡”,不喂饲料敞开放养,肉质饱满细腻嫩滑。“鸡卖得最好的地方是广州,因为他们喜欢煲汤啊。仅此单品一年的销售超过800万元。”耿婷跟进组建了越西最大的冷链运输公司,开张了生鲜连锁超市“菜满满”。与陶家营村合作,建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把控好质量,回头客越来越多。必须实行农特产品的内检,我们放心才能让消费者安心。” 耿婷拿出一张打印的陶家营村卫星地形图,她看好这里的一大片土地,计划做基地,种植蔬菜和水果。她脸上露出笑容:“我来落实土地。”表情朴实而真诚。 身边的几位村民,同样报以微笑。一位据说当过多年村支书的老人站起来插话:“纯朴的老百姓听话得很,做事情都会提前完成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以前是国家级贫困县。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越西县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总收入1.4万元。如果单算陶家营村,数据中从农业转型到旅游的部分,已经占较大比例。熟悉的劳作,有趣的旅游,村庄被打开了,车辆上走下来身穿五颜六色衣服的人,他们嘻嘻哈哈玩耍拍照,坐着聊天喝茶吃饭,然后车辆又把他们拉走。原先一辈子只顾忙碌农活的农民,现在每天热情周到地为游客服务,心安理得地通过服务增加收入。 光线的变化是云朵飘动带来的,光线显示着时间的刻度。坐在明亮的游客中心大厅,我们都能感受到这里所发生的变化,有些变化可以让陶家营村的人讲述出来,可能还有许多变化只能是他们自己意会得到的。我试图从云朵去寻找越西变化的线索,仿佛知道时光会公开大山、树木、田垄、庄稼、房屋的密语,知道这些大地上的元素与人们的生命和情感变化息息相关。 (作者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文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