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诗e中国行采风团从北京清河站乘高铁出发,中午抵达乌兰察布市。这里曾经是京城往返呼和浩特铁路必经之地集宁。那时绿皮火车经停这里,显得四野空旷,房舍矮小,草丛茂盛,唯有天边的白云堆积在那里,让人充满遐思。如今这里被称为“白云之城”。为了擦亮城市品牌,这里的人们又加了一句“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他们不无骄傲地说,这里是北京西部后花园——这就是高铁时代迅捷旷达的魅力所在。我们进入乌兰察布市中心地带的白泉山生态公园,攀上山顶凤凰塔一览市容,脚下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城中绿岛”“天然氧吧”。其实是把昔日的荒山秃岭植树造林改造出来的崭新生态公园,透着一种乌兰察布人的智慧和执着。从这里环视乌兰察布市全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确一派繁华,风景独好。 辞别乌兰察布市我们一路奔向凉城县。沿途是阴山山脉余脉。曾经那首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译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便是描写的这一带阴山风貌。眼下已是入秋季节,山脚下公路两旁油菜、莜麦、黍子、谷子也都成熟,看上去是一派丰收景象。 傍晚时分就到了凉城县。这里曾经水草丰茂,岱海尤其丰饶一方,成为拓跋鲜卑南下世居地。东晋太和六年七月七日,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岱海)以北出生。北魏登国元年正月初六,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成为北魏开国皇帝,号登国元年。而在天兴元年,魏王将都城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古城)迁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由此开创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民族高度融合的朝代,后来他们继续迁都一路南下,建都洛阳。 凉城四面环山,北部为蛮汉山,南部为马头山,中间形成一个断陷盆地。而盆地最低处便是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淡水湖,被称为凉城儿女的母亲湖,是“凉城的眼睛”。当年据说有30来条大小河流汇入岱海,形成一个闭环式的湖泊,水面面积最大时超过200平方公里。在水丰之年,历史上岱海还成为汇入黄河的涓涓细流。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增加,加之气候的变化,昔日的30来条河流逐渐消失,仅有几条瘦水能维持季节性补给岱海。自1973年开始岱海水位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在短短几十年间,岱海面积萎缩到仅剩几十平方公里,岱海居然面临干涸的命运,一度被认为将在10到20年内彻底消失。然而,岱海流域是全国 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从其生态系统整体来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核心区,是调节、改善周边环境的宝贵水域,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 2018年和2019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连续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一湖两海”治理成为内蒙古发展战略,更成为总书记的一份牵挂。 2020年11月16日,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总输水距离134.24公里,主要包括3个隧洞、3个泵站和123.09公里管线,设计取水流量为3.02方每秒,批复年取水规模为4466万方,年最大补水天数为180天。工程取水口位于托克托县蒲潭拐黄河左岸,距离呼和浩特市“引黄入呼”取水口约550米。3座泵站总提升扬程为445米,其中一级泵站扬程75米,二级泵站扬程157米,三级泵站扬程213米。隧洞总长约为11.15千米,其中,1号和3号隧洞为明流隧洞,总长度为8.03千米;2号隧洞内部铺设钢管,总长约为3.12千米。最终在19个月完成工程建设,于2022年9月20日迎来全线通水,实现遏制岱海湖面面积急剧萎缩和改善湖水水质的目标,带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予关怀和牵挂的岱海获得“重生”。 那天上午,我们在岱海管理处建了一个“青山书角”,也是对“两山”理论的一次践行。便乘船游览岱海,只见一片湖光水色,各类水鸟在水面上嬉戏,岸边水草摇曳生姿,蓝天白云与湖面相映成辉,远处青山如黛,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距山西右玉很近,通过杀虎口经过右玉就可以抵达大同。2010年夏天,我带着《中国作家》编辑团队来到右玉,在那里栽种过一片《中国作家》文学林。那时,我们是从右玉方向来到杀虎口,领略过长城这一名关的风采。转眼间10多年过去了,我想从长城之外走进杀虎口看一看关外和关内连为一体的风景。 我的建议被同行采风团队欣然接受。下午,开出50多公里来到杀虎口,在这里参观了长城博物馆,又登上了长城。长城内外一片祥和寂静。我们在长城以内属于右玉的小镇上,吃了一碗地方特色凉粉,便重新出关向着凉城黄河输水口而来,正好前一天夜里,黄河水迎着秋季复入岱海。 显然,这里是一个小瀑布,从输水龙口跌水淌下的黄河水几近清澈。从那几级跌水跌落水池,由此汇入一条河床,逶迤流向岱海。采风团各位在那里或是留影,或是手捧黄河之水,感受那种“从手中来”的感觉,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悦洋溢在大家脸上。是的,当年岱海涓涓细流汇入黄河,而今黄河之水在反哺岱海,这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印证。 |